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美国经济转型催生学费涨价风或致教育优势不再

2012年02月28日 11:2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高校涨价风打破“美国梦”

  最近几个月,詹姆斯夫妇为了儿子上大学的事头疼不已,他们联系了华盛顿周边的多所大学,结果被每年4万美元的高昂学费惊呆了。

  詹姆斯夫妇算了一笔账,将儿子送进好一点的公立大学,基本上要搭上一个人全年的收入。无奈之下,詹姆斯夫妇最终将儿子送进了一所相对便宜的社区大学就读。

  “过去25年,美国高校的学费将通胀因素考虑在内,几乎增长了3倍。”传统基金会“政策改革中心”主任斯图尔特·巴特勒在近期的《国家事务》杂志上撰文指出,“过去10年,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州内学费年均增长了5.6%,私立大学也平均增长了3%。即便是在失业率高企、经济困境严重的2011年,公立大学的学费依然飙升了8.3%,私立大学的学费也增长了4.5%。”

  巴特勒称,公立大学四年制本科教育对本州学生的收费平均达到17000美元,对外州学生则为29000美元,私立大学的平均收费为38000美元。在持续的涨价风面前,一些中产家庭为了将子女送进大学不得不“勒紧裤带”,因为与25年来学费涨了3倍相比,“中产家庭的平均收入将通胀因素计算在内,仅仅上涨了10%”。

  高校涨价风使得一些美国青年无缘校园生活,他们很容易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而艰难完成学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时很多都背负了累累债务。巴特勒尖锐地指出,很多人的“美国梦”因此被无情地打破。

  经济转型催生涨价风

  美国高校的持续涨价风原因何在?不少专家认为,其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巴特勒指出,美国经济的支撑已经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乔布斯代表的苹果等高科技经济行业。过去,一个高中毕业生就能找到工作,逐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现在的就业市场更多需要的是高学历人才。

  这从一些高校对不同学历的差别收费标准可见一斑。譬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对本科生的收费标准是2万到2.2万美元,而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则是4.2万到4.4万美元。

  学历高低在就业方面的差别十分明显,高中程度文化的人被大学学历者远远甩在身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拥有大学文凭的人每年的收入平均比高中毕业者高出70%,比起上一代人,获得大学文凭的人的收入整体上翻了1倍。即便是只读了2年大学的“准学士”,平均年收入也比高中文化者多出29%。

  为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许多美国民众都想方设法提升文化程度,包括重回大学就读或者接受网上教育,各大高校也借势不断扩招。但高昂的学费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或者中途辍学。

  皮尤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能力”是人们无法提升文化程度的主要因素,75%的成年人表示“负担不起学费”。18岁到34岁的年轻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没能去上大学,是因为“需要养活家庭”。

  涨价使教育优势不再

  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巴特勒指出,高校的涨价风使得美国的教育优势不再,美国的大学生比率也逐渐下滑。当前在25岁至34岁的美国公民中,拥有“准学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40.4%,排在世界第十二位。美国落在了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日本和新西兰等国家之后。

  利益驱动下的高等教育,其效果也不尽人意。57%的受访成年人表示,高等教育未能对人们创造财富提供“足够的价值”。

  今年1月,奥巴马总统在密歇根大学对师生发表演讲说:“我希望美国成为一个强大、无畏和慷慨的国家,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能够各尽其责,遵守共同的规则。”

  专家指出,奥巴马这番美好的憧憬在高校的涨价风面前变得虚无缥缈。在当前的美国社会,100名高中生中只有一半能够毕业并进入大学,其中又只有30%能够真正完成大学学业。当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奢侈品”,社会鸿沟就会加剧。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穷人家的孩子的毕业率远低于富家子弟,来自美国最底层家庭的大学生的毕业率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最终获得学位的不到10%。(赵大卉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邹强)

  编者按

  世界经济不景气,欧美高校难逃冲击。在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之际,由于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金不断减少,美英国家的大学纷纷采取涨学费和增加国际生源的方法自救,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那么,是何原因让美英高校刮起涨价风,尤其是它对中国留学生影响如何?为此,本期海外调查特别关注美英学费涨价新浪潮。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