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外媒热议雷锋热 称林书豪也有“雷锋精神”(2)

2012年03月07日 10:03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哪个时代都需要一个精神偶像来凝聚社会的共识。作为一个平民英雄,虽然雷锋已经去世50年,但他体现的那种道德价值并不会过时。他说,最近几年在中国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公众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部分民众在道德基准上的困惑。实际上,越是这种道德迷失,显示出这个社会越需要这种精神偶像。但中国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社会上反而出现这种质疑甚至丑化偶像的“反偶像现象”。马埃斯特罗说,中国不应仅仅把雷锋式的偶像放到宣传材料中,而应该更多展示让老百姓可相信、可学习的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让整个社会树立一种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的观念。

  “救灾天使”写进日本教材

  对于中国经历的“雷锋冷热”,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务长丹尼斯·西蒙教授对《环球时报》说,雷锋精神在中国的“回潮”是一种积极信号。雷锋是一种讲求奉献的代表,在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特别需要重新思考“雷锋精神”,为转型期的中国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动力。据西蒙教授介绍,美国社会同样将“舍己为人”的人视为英雄或者偶像,但另一方面,大多数美国人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人对于接受这种“表面性形象的塑造”是非常谨慎的。在美国,人们从小就被教育用批判和怀疑的视角思考和评价被宣传的人和事。美国偶像大多是媒体塑造的,对这些英雄人物,人们就更容易打上一个问号。不过,西蒙教授认为,美国人对平民英雄的接纳谨慎,并不妨碍美国社会树立“给予胜过接受”的基本信条。

  实际上,许多国家都会通过各种手段树立自己的精神偶像。日本大阪大学一位教育工作者跟记者说,除了媒体的报道外,日本管理机构会把有感人事迹的偶像写进教科书。日本最近树立的一个偶像是“救灾天使”远藤未希。去年3月,远藤坚守在广播台前呼叫居民避难,自己被海啸卷走。今年1月日本埼玉县宣布,将远藤的事迹单独编写一个教材,并从4月起在中小学校的道德课内使用,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心灵教育。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家罗哈马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国家常常抓住各种事件,特别是一些灾难来塑造自己的精神偶像,像美国“9·11”事件中的消防队,尽管这些消防队员以前曾被民众抱怨。不过西方更多突出“个人努力”,因此即使这些偶像有缺点被曝光,也不太会造成太大影响。

  美国广播公司曾推出过一档叫《真实之美》的节目,让十个俊男美女参加选秀,但最重要的是比拼爱心、助人为乐、诚实、公德心。节目会偷偷拍下选手们在化妆间里被茶水泼到时、被弄脏鞋时、落选时的表情,其中有一人在比赛时趁人不注意悄悄偷看别人的成绩,被认为缺乏公平而被刷下。或者制作方让一个侍者端着咖啡进屋,看哪个参赛者会先去开门。

  雷锋精神源于我们是社会一员

  日本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川上润一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雷锋有穿着时髦的照片,并不能说明“真实的雷锋实际上一点都不艰苦奋斗”。雷锋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有喜欢美的一面。人们有权追求好的生活,但不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其实是并行不悖的。川上说,中国社会现在出现一种思潮,那就是对很多东西不信任,这是中国人彼此信任感丧失的体现。中国要想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提倡雷锋精神是必须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精神的确需要培养。

  叶匡政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英雄和偶像总是加以提防,这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去魅”。目前中国进入偶像多元化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但实际上每人内心都有天然的善念,能够像雷锋那样做好事。在公益慈善理念普及的今天,这种力量会很大。

  西蒙教授说,实际上,像雷锋这类偶像的力量仅是提醒我们,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哪怕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驻外记者 丁小希 纪双城 丁大伟 青木 李珍 陶短房 记者 郭芳 金点强 刘左元)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