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普京新政基本面已渐清晰 经济增长是关键
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离5月份就职还有近两个月时间,但他在新任期的三个基本政策取向已渐清晰:稳健革新政治、确保经济增长、推动平衡务实外交,从总体上保持近年来俄内政外交的延续性。
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前俄政治、经济形势来看,近期俄政治将实现平稳过渡,而上述三个基本面,将是普京的未来施政要点。
政治改革不盲动
近几个月来,由于举行国家杜马和总统选举,俄国内发生一系列集会抗议活动。但随着选举结束,抗议浪潮骤然降温。专家认为,展望未来,一方面,普京将继续维护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从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他会有选择地推动一些稳健的改革,以提高政治活力。
出于上述目的,普京就职后需要尽快组建所谓的“大政府”,吸纳包括反对党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参与国家管理。此外,大选前俄当局作出了对地方行政长官选举机制进行改革、简化政党登记程序、推动政治体制更加开放等承诺。目前,相关改革法案正在制定或审议之中。
不过,俄高层始终明确表示,改革将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通过“宏观调控”,当局将确保其不会沦为“自由主义的草率试验”,不会影响俄经济、社会整体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普京已经明确发出了相关预警,称绝不允许在俄各地建立地区性政党,也不允许政治人士依靠分裂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参加地方行政长官选举。
对俄罗斯来说,在政治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反腐败问题。俄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日前签署了俄2012-2013年国家反腐败计划,表示将在先前计划奠定的法律和组织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分析人士认为,俄选举前部分民众表现出的不满情绪并非有意改变国家政治体制,而与一些官员的腐败密切相关。因此,反腐败将是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面临的主要政治挑战。
经济增长是关键
观察人士认为,无论俄改革如何开展,如果不能维持经济增长,经济创新和结构调整就无法顺利实施,甚至会导致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普京的新任期就难言成功。因此,保经济增长仍是普京的首要任务。
几年来,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虽然实现了约4%的增长,但经济专家认为,未来俄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增长并不容易,一方面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可能长期持续,使俄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俄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仍然不足。
为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俄所谓的“原料模式”仍将延续。俄能源和资源蕴藏丰富,在国际市场有需求,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原材料的开采和出口必然长期是最有吸引力的行业。专家预计俄政府的一项经济工作重点是在既有基础上大力发展能源加工业,通过先进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俄能源行业的科技竞争力。
当然,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多元化,是俄社会各界的共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对普京来说,比较有利的条件是梅德韦杰夫任总统以来在发展创新经济方面已经有所探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为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竞选期间,普京在公开发表的纲领性文章中提出了发展新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依托大型国有公司和一体化集团,集中管理,重组资源,重新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推行非国有化;发挥国民教育程度高、科技积淀丰厚等优势,为高校建立创新基地;国家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交通;扩大国内市场,吸引私人投资,改善经营环境;改进养老制度,减少预算开支;开征不动产税和奢侈品消费税,提高烟酒税等等。
外交务实助复兴
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外交政策是由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实力决定的。一方面,欧洲是俄罗斯当前最重要的能源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俄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离不开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可以预料,只要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主动挑衅、不采取对俄国家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的敌对行动,普京将会尽量与之保持正常关系。不过,由于在反导、北约东扩等诸多问题上存在深层次矛盾,俄美关系近期不大可能出现实质性改善。
相比之下,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亚太地区正成为俄罗斯外交越来越重要的着力点。今年9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将在俄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借此推动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扩大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最后,作为俄“特殊利益”所在,推动与部分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也将是普京再次担任总统后俄对外政策最优先方向之一。分析人士认为,新时期普京外交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独联体为依托,把俄建设成为新世界秩序中强大的独立一极。(记者魏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