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亚太国家军备进口排全球前五 或因美国战略东移

2012年03月23日 10:56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一份全球武器贸易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武器买家;此外,进口武器排在前五位的国家都集中在亚洲。专家分析认为,亚太国家军备增长源于经济快速增长及美国战略东移,但军备竞赛在亚洲尚未出现。

  这份名为《全球军贸趋势分析》的报告说,2007年至2011年,全球武器出口额与此前的五年相比上涨24%,前五大武器进口国均为亚洲国家。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国家的武器进口额接近全球一半,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额的44%,欧洲以19%紧随其后。为何亚洲国家的军备增长如此快速?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杨毅海军少将认为,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购买军备提供了保障,这几年也是亚太地区加大防务投入的重要阶段。“最近几年亚洲的军费增长,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来讲就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国家,特别是新兴的国家,中国、印度,包括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经济增长形势不错,整个经济增长带动了GDP的增长,财政的收入增长和资金、财力的保障,为军费的增长提供了基础;第二,亚太地区长期来讲,过去经济比较落后,对防务的投入也相对不足,相对来讲,现在是防务的加大投入。”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这份报告称,印度的武器进口占到全球的一成。而此前也有报道称,印度2012年度国防预算将增加至超过420亿美元,与上一财政年度相比增加17%,这个数字几乎为中国同年预算的4倍多。专家认为,印度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南亚次大陆的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向各个方向全面拓展。与此同时,印度的国防工业体系自给自足能力差,主战装备严重依赖国外购买。杨毅少将说:“印度对自己的战略目标的追求是在不断地扩大,现在它不满足南亚次大陆的大国,他要当亚洲大国,甚至全球的大国,向东、向西、向北,四个方位全面拓展,海军要拓展到地中海,整个控制印度洋,所以整个的战略目标不断扩大。为什么大幅军购或外购呢?它自己的国防工业基础、建造制造的能力比较弱,严重地依赖从国外来购买。以前主要大的供应商是俄罗斯、前苏联,这两年欧洲、美国、日本等等国家也竞相向印度推销自己的军事产品。为了表示一种支持,拉拢跟印度的关系,另外来讲,也是占领它的市场,来赚取它的金钱。”

  与此同时,美国在过去5年间仍然是世界主要的武器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额三成以上。专家分析认为,亚太地区武器进口大幅增长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不无关系,美国需要通过出口武器加强与亚太盟国的军事关系。军事专家尹卓少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重返亚太,首先要加强他和盟国的军事联系,而军事联系重点一条就是通过军售把盟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所以你必须保持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和我保持一致。这是美国一个非常要害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朝核危机、南海争端等问题的凸显,亚太地区的和平局势随时受到考验,为了应对不确定的地区形势,亚太国家不得不加大了对武器的进口力度。

  对此,军事专家杨毅少将也表示,美国战略东移强化了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其在该地区不断挑起的纷争也让很多国家感到不安。“亚洲国家存在的一些边界争端、海洋权益争端、安全威胁(等等)比较严峻,所以增加了防务经费。当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国重返亚洲,美国强化了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它把这个地区的安全形势搞得非常紧张,使相关国家产生一种畏惧感,美国推动这些国家增长军费,包括菲律宾、新加坡等。”

  针对这样一份报告,一些西方媒体惊呼,本就不稳定的亚洲地区,军备竞赛已经不可避免。不过,中国的军事专家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尹卓少将说,亚洲国家加强武器进口主要是缘于不稳定的局势,多数是处于自身国防需要的考虑,并非搞军事霸权。“我不太同意军备竞赛这个说法,因为目前为止军备竞赛要有一个目标,除了美国以外没有人有能力在亚洲称霸,因此其他国家也不是在搞霸权,除了印度以外,亚洲国家都是为了自卫。这些国家的不安全主要是美国一再在亚太地区挑起纷争,比如朝鲜半岛不稳定的局势,比如说东南亚南海周边紧张局势,还有钓鱼岛维持的紧张局势等。”

  与此同时,这份报告显示,中国武器进口降至第四名,与此前相比大幅下降。专家认为,中国武器进口下降说明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这与中国一直提出的加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也不谋而合。(记者 杨琼 张一夫)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