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分析称以政客喊打伊朗好处多 或为转移国内矛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6日 16: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分析称以政客喊打伊朗好处多或为转移国内矛盾
    以政府善于利用舆论,并找时机维持伊核问题热度。图为去年12月5日,以军方自揭现役“苍鹭”无人机面纱。该机主要用于实时监视、电子侦察和干扰、通信中继和海上巡逻等任务。本报记者 尹栋逊/摄
    如果发动对伊战争,以色列还可能同时遭到由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的火箭弹攻击,被迫在东、北、南三个方向展开多面作战。图为3月11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视察位于以色列-加沙地带边界的“铁穹”火箭弹拦截系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以色列进攻德黑兰?

  “伊朗正在制造核武;国际制裁难以奏效;军事行动仍是选项”——以学者和官方 的表态逃不出这三点,不过负责情报的官员一提到“军事打击”则立刻讳莫如深。

   3月16日,以色列政坛著名的“鹰派”人物之一、副总理兼外长利伯曼面对媒体的追问,继续强硬表态:如果对伊制裁未能取得积极进展,以色列保留所有行动的可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说。

  其舆论效果,又为以色列对伊动武的可能性加重了猜测。2011年下半年以来,“以色列单方面打击伊朗核设施”的传言不绝于耳;随后官员密集表态,学者大胆分析,媒体推波助澜,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

  而风暴眼究竟情势如何?本报记者身处漩涡中心的以色列,感受到的与其说是大战将临的凝重,不如说是各方角力的纠结。

  “伊朗威胁”是全民共识

  决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是以色列对伊核问题的全民共识。伊朗总统内贾德曾多次公开声称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无论这一说法是否被误读,对于有犹太人大屠杀惨痛记忆,且建国后一直被敌对势力包围的以色列来说,“毁灭”言论确让其感到恐惧。

  从地区角度看,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将完全改变中东战略格局,打破以色列的地区优势,威胁其国家安全。尽管以官方从未承认,但外界普遍认为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地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贯彻这一全民共识,以色列领导层在参加会议、接见外宾、媒体采访等一切场合,必提“伊朗威胁”,打出一套引导舆论的组合拳:德高望重的总统佩雷斯以情动人,诉说犹太人苦难,指责伊朗政权邪恶;负责军事的国防部长巴拉克强硬喊打,摆出一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架势;正在中国访问的利伯曼接受采访时仍留有余地,“将于4月重启的新一轮伊核谈判,是伊朗避免战争的最后机会”;居于决策核心地位的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展现理性姿态,既要求国际社会施加严厉的“瘫痪性”制裁迫使伊朗弃核,又不放弃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积极备战。

  其实明眼人可以看出以色列攻打伊朗一旦力有不逮则后果严重,何况坐等不能接受伊朗拥核的美国出手即可,为什么以色列非要自己出头?普通人能了解的道理,以政府首脑是真不明白,还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政客喊打“一举多得”

  以色列电视台女主播亚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政府官员在伊朗问题上没有简单的“左”“右”之分,各异的立场背后是不同的政治议程。亚琳在主流电视频道主持一档辩论节目,看多了嘉宾为打不打伊朗争得面红耳赤。如果加上“利益”镜片来观察不同观点,则洞若观火。

  就内塔尼亚胡来说,把政治话题拴在伊朗身上,好处颇多。

  对内可转移公众视线。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过,以色列只有内政议题,没有外交政策。近年来,随着外部安全压力减轻,以色列社会内部矛盾逐渐暴露:政治腐败丑闻多,经济垄断效率低,物价高,税负重……去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抗议风潮席卷以色列各大城市,30多万人参加游行,相当于全国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走上街头,其矛盾之深、之广可见一斑。

  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积重难返,改革牵涉各方利益,谈何容易。内塔尼亚胡推行国内改革无从下手,眼见支持率一天天下跌。此时渲染伊朗威胁,把盘根错节的内部矛盾转移为非黑即白的敌我矛盾,借外交缓解内政压力,收效十分明显。

  对外则将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观察近三年来的国际舆论焦点,不难发现态势正逐渐朝对以色列有利的方向转变。2010年世界关注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巴以直接和谈;2011年巴勒斯坦谋求联合国正式席位的努力达到高潮,以色列备受国际压力,处境十分艰难。然而,随着伊朗问题升温,“巴勒斯坦”这个词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这种转变从连续两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犹太人院外游说集团“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年会上的演讲可见端倪:2011年,奥氏演讲提到巴勒斯坦19次,伊朗7次;而今年,巴勒斯坦只被提及5次,伊朗则高达36次。

  至于“喊打”的国防部长巴拉克,则更多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量。他2011年年初突然宣布辞去左翼工党主席,自立门户,摇身一变成为鹰派人物,为了政治利益沦为两面三刀的政客,在很多以色列人心目中,他的政治生命已走到尽头。此时他炒作伊朗威胁,或许能绝处逢生,争得一些支持。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