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莱士遗憾未能采访小布什 采访邓小平名声大噪

2012年04月10日 09:0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接受了迈克·华莱士的采访。图为邓小平同华莱士合影。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 摄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接受了迈克·华莱士的采访。图为邓小平同华莱士合影。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 摄

  “晚上好,欢迎来到60分钟。这个节目相当于在电视上播出的杂志……我们推出的第一期调查,是……”1968年9月24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正式推出。时年50岁的迈克·华莱士首度出现在主播台上……

  2012年4月8日,华莱士于当天晚间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疗养院中去世,享年93岁。6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世人记住了这个针砭时弊、不按常规出牌的“新闻怪杰”;同时,华莱士不择手段挖新闻、讯问式的采访风格也遭到质疑。

  暗藏摄像机作采访

  《60分钟》曾在一则宣传广告中问道:“哪四个单词令骗子和无赖最为闻风丧胆?”答案就是:“Mike Wallace is here。”(迈克·华莱士来了。)

  1939年,华莱士从密歇根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经过近30年的打拼,华莱士逐渐在美国媒体圈闯出名堂,但真正让其登上事业巅峰的是1968年重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后,参与创办并主持《60分钟》。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调查性报道在美国媒体界异军突起。华莱士以“不择手段”挖新闻的功夫成为这种报道方式的先锋人物。除了“挖人墙脚”,华莱士还有多种“不择手段”的挖新闻方式。面对拒绝采访的对象,他曾直接冲入对方办公室,摆上录音笔就开始询问;在一些采访中,他还常常暗藏摄像机,少数被曝光的对象还曾因此起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但至今几乎无人胜诉。

  自认粗鲁但是公正

  除了不择手段地抢新闻,在华莱士60年的记者生涯中,另一块最著名的招牌便是在节目中公然抽烟,而他咄咄逼人、刨根问底、穷追猛打的强硬风格也和他指尖的香烟一样,常让来宾难以招架。

  《60分钟》开播以来,华莱士曾与七任美国总统侃侃而谈,也曾与不少外国首脑“谈笑风生”。当美国前任总统乔治·W·布什拒绝采访时,华莱士辛辣地讽刺他为“林肯以外另一个永远坐在原处的总统”(林肯的雕像是坐着的)。

  2006年8月13日,距离华莱士退休只有两个月,他再次出现在电视银幕上,而迎面而坐的就是伊朗总统内贾德。华莱士不断抛出“对美国的仇恨”、“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纳粹大屠杀不存在”等重磅问题。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素来风格强硬的内贾德也招架不住,强行叫停采访。

  此外,他还曾当面质问美国著名歌星芭芭拉·史翠珊是不是常常被人称作“贱女人”,这种“讯问式”的采访让后者当场掉泪;还逼问参加越战的美国将军威斯特·摩兰是否谎报军情,夸大越共实力,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这些特立独行的风格使华莱士在美国舆论界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说华莱士是正义的化身,完全履行了“正直、顽强、公正”的新闻承诺;而反对派则认为他哗众取宠、胆大妄为,弦外之音是,他是一个少有的麻烦制造者。

  对此,华莱士只是轻松地用自己的“墓志铭”来回应,“我希望这样写:‘他粗鲁,但是公正’,就这一句,我不需要别的”。

  不愿离开“战场”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力邀声名鹊起的华莱士担任自己的新闻秘书,但华莱士婉言谢绝说:“我还是愿意当一辈子记者。”“当一辈子记者”成为了华莱士的“座右铭”。

  2006年,华莱士正式宣布退休。退休后,《60分钟》仍然有一批顶级主持人和记者,但华莱士一直未曾彻底离开这个节目。

  在华莱士去世前,他还打趣说,自己还剩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就是采访乔治·W·布什。当后者还在任时,他曾给白宫写信:“在我和落日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之前,请让我有机会采访总统阁下。”

  对于华莱士的逝世,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莱斯利·穆恩维斯说:“我们怀着巨大的悲痛缅怀迈克·华莱士。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他一直是电视行业的中坚力量,他的杰出贡献无法衡量。他的离世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巨大损失。”

  新闻链接

  华莱士采访邓小平名声大噪

  江泽民幽默回答华莱士尖锐提问

  1986年9月2日晚,新华社发布一条100多字的消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邓小平回答了华莱士提出的有关改革、中国的统一、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在西方媒体中,1986年的中国和中国领导人很神秘,世界媒体都在试图探究此次采访的内容。华莱士因此名声大噪。

  专访邓小平后,华莱士称其为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不同的一位伟人。“他的智慧,面对挫折表现出来的豁达态度,务实的精神,直截了当的说话风格”都令西方着迷,华莱士甚至在海外掀起了一股“邓小平热”。

  2000年,华莱士再次专访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江泽民在幽默缓和的气氛中回答了华莱士中国民主状况、中美关系等诸多敏感问题。江泽民还用一个趣味的比喻来形容中美关系。“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风雨雨,有时多云,有时甚至乌云密布,有时也会多云转晴。”(冯中豪)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