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兴市场国家反倾销调查增多 中国成最大受害国(2)

2012年04月27日 08:5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3月1日,墨经济部决定,自2012年3月2日起,对中国生产的石墨电极征收反倾销税,为期5年。吉林炭素进出口公司和四川广汉士达炭素股份公司等相关中国生产商先后被征收税率为68%至250%不等的反倾销税。

  2011年12月30日,墨经济部做出裁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对中国生产的RG型同轴电缆征收为期1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312.85%到343.42%不等。2010年12月,墨西哥蒙特雷市生产商向墨政府提出请求,要求对中国产RG同轴电缆进行反倾销调查。2011年6月,墨经济部决定,开始对中国RG同轴电缆于2010年1月至12月间在墨西哥市场的倾销情况进行调查。

  印度是世界上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

  印度商业与工业部4月9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立案公告,称对2011年内由中国向印度出口的电子绝缘管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要求涉案企业应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40天内提交相关材料。这也成为印度今年对中国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日前报道,印度迄今已向中国发起149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约占印度对外国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3%,涉及化工、热轧钢、汽车转向轴、炭黑、瓷砖、纺织物、轮胎、玩具等产品。其中已有77起完成终裁,并开始对中国产品采取惩罚措施。

  不久前,印度政府宣布将对产自中国和泰国的轮胎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限延长6个月,以保护本国轮胎产业,遭印度征收反倾销税的是用于大客车和卡车的非子午线轮胎。印度自去年10月8日起开始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此外,印度还延长了针对中国产的平底钢轮的反倾销措施。早前则宣布对原产自中国等地的纯碱反倾销终裁,对中国产品征收每吨36.26美元的反倾销税。

  印度其实是世界上出台反倾销政策较晚的国家之一,但已成为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更成为印度实施反倾销政策的主要目标国。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至2010年期间,印度共启动664起贸易救济调查,占全球贸易救济调查总数的15.4%,在全球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55个世贸组织成员中居于首位。其中,反倾销637起,涉及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工业联合会经济学家哈希姆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印贸易额不断增加,两国之间贸易摩擦事件必然有所增多。他认为,印度决策层对中印贸易不平衡及日益增长的对华贸易逆差深感苦恼,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印度有关部门便可能作出禁止进口中国产品的举动,但这不利于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

  另据报道,中印两国商务部门的代表已于日前在北京进行会晤,商讨妥善解决有关反倾销调查和贸易争端等问题。这也是近年来两国间就双边贸易涉及的广泛议题展开的第三轮对话。哈希姆强调,当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遭遇经济困境,但任何国家都不应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大肆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应保证公平贸易。(记者 廖政军 陈晓航 吕鹏飞)

  >>点评

  宋泓(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研究员):近年来,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国的贸易保护呈增多之势。其中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是印度,超过欧美。目前这一轮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国内通胀压力加大,财政赤字高企,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政策调整空间减小,贸易保护便成为一种选择。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意在转移国内矛盾,保护国内受冲击的产业和就业市场,但这样做只能恶化全球贸易环境,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李健(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由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结构同我国的近似,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也希望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工业化,针对同类产品的贸易摩擦增多便成为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很显然,这些摩擦给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很大挑战。

  要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一方面要提倡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使贸易产业链向两端延伸,调整商品结构、市场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我国部分低端产业正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务部成立了公平贸易局,专门应对贸易摩擦,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应对贸易摩擦机制,通过各种多边场合和商会行会促进企业谈判协调,使具体个案能够根据贸易规则和相关法律合理应对。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