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苏丹火药桶一触即燃 不会重演大规模战争(2)
不会重演大规模战争
南苏丹未独立前,苏丹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05年的50年里,战火在苏丹燃烧了39年。两次大规模的内战导致了超过200万人死亡,400多万人流离失所,也让苏丹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这一次,战火虽已再起,但在中国驻加纳使馆前参赞、外交笔会副秘书长戴严看来,双方之间暂时不会重演大规模战争的历史悲剧。
戴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基尔不改变既定的访华计划,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南苏丹并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尽管据路透社最新的报道,就在基尔抵华的23日,苏丹的战机仍轰炸了位于边界附近的一个南苏丹小镇,但双方迄今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而且此前双方的强硬姿态都有所缓和。
在20日南苏丹政府宣布基尔已命令该国军队立即撤出哈季利季油田后,苏丹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称苏丹依然希望同南苏丹保持正常关系。双方还都提出了恢复谈判并保持正常关系的条件。
“双方都失去了石油这个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支撑不了一场漫长的战争。”刘贵今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
苏丹的经济已相当困难,在南苏丹独立之前,苏丹每天产出45万桶油,独立后,产量减少了2/3。而哈季利季油田停产后,剩下的1/3又减少了一半。
南苏丹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国才9个月,一贫如洗,百废待兴,更经受不起战争之痛。
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19日在安理会会议厅外对媒体所说,苏丹和南苏丹人民最不需要的就是又一场战争,一场将夺取无数生命,摧毁希望,破坏两国人民和平、稳定和繁荣前景的战争。
潘基文还敦促双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重返谈判桌,通过协商解决分歧。
“和上世纪相比,当前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两次苏丹内战时,因为一些大国的冷战思维,对战争持支持态度。如今,世界各大国以及南北苏丹的周边国家都不希望双方开战。”刘贵今说。
火药桶一触即燃
在南北苏丹长达1800公里的边界线上,除了石油利益的争夺外,还堆积着边界划分、尼罗河水资源分配等南苏丹独立时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都是四处闪烁、随时可能被点燃的战争星火。
“小打小闹是断不了的。”刘贵今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与南苏丹上尼罗河州接壤的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等地更因为民族间矛盾复杂、居民身份认同不明确等问题成为双方冲突的多发地带。
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让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的不少居民“身在曹营心在汉”。
尽管根据2005年1月苏丹南北双方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两个州疆域划分上归苏丹管辖,但在两次苏丹内战期间,这里的很多居民曾和苏丹南方武装一起战斗,试图推翻北方政府。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在心里将自己归为南苏丹人,而视苏丹为“敌人”。
心理上的互相敌视,极易让一些原本可以轻描淡写的民族和部族间的矛盾升级。
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的居民主要分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强,容易侵犯安居一隅的农耕民族的利益,一些诸如“你的牲口吃了我的草,我的牲口踩了你的田”的小纠纷,在掺进了民族间敌视的情绪和怒火后,擦枪走火引发的流血冲突就成了寻常事。
较之局部的零星冲突,国家间的敌对行为或许更为危险,更容易点爆双方的战争情绪。如今,南北苏丹双方都还在互相支持着对方的“内部敌人”:南方支持北方的叛军,北方支持南方的反对派。
“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经历更使得双方形成了较强的战争心态,一旦被对方的行为逼急了,就想用武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对于南北苏丹局势接下来的走势,刘贵今不无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