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奥朗德将转变外交政策 带领法国远离德国
当地时间5月6日晚8点,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初步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近52%的得票率击败现任总统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时隔17年,法国政坛再度步入左翼执政时代。
朴实无华赢得大众青睐
回顾法兰西第五共和国54年的历史,奥朗德是继密特朗之后的第二位左翼总统,这对17年都由右派执政的法国来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转折。
受到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冲击,法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高企,全球竞争力下降。左翼所奉行的平等、提高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等口号显得格外具有号召力。
奥朗德一直试图打造一条“中左路线”,他靠民粹政策得分不少,成功利用法国民众“反紧缩”的心理,就选民最为关心的就业和购买力问题提出一系列主张,希望将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2岁改到60岁,主张对富翁征收严苛税收,承诺2017年前消除财政赤字,反对在法国推行希腊式紧缩方案,认为缺乏刺激经济方案的单纯紧缩会弱化国家经济活力等。
在法国的政治精英中,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奥朗德颇显另类,全然不同于高调的萨科齐。显然,饱受经济增长乏力和高失业率困扰的选民更需要踏实、稳重的领袖带领他们走出泥沼。
经济危机击败外交明星
奥朗德最终取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成功利用了民众对经济和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于是他高举的“改变,从现在开始”的竞选大旗就正合民心。而萨科齐则成为继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于1981年竞选连任失败之后第二位没能获得连任的总统。
在萨科齐执政的5年中,法国失业人数增加逾100万,不仅没能兑现激发法国经济活力的承诺,社会不公现象还日益明显。在这样的业绩面前,执政大位必然难保。
萨科齐对欧债危机应对不利,一系列紧缩政策使法国民众的忍耐达到极限。此外,在欧债问题上,萨科齐政府做出许多妥协,紧跟德国,成为他在国内受左派抵触的原因之一。高调浮华的个人生活也使得萨科齐难让选民勒紧裤带继续支持他。
最终,个性十足、在外交领域颇有想法的萨科齐“惜败”缺乏政坛履历的奥朗德,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败给了欧债危机。
欧债难题考验左翼理念
法国社会党历史性地实现二战后的第二次执政预示法国政治“向左转”。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法国政坛这一变化寓意深远。正如第一轮总统大选投票获胜后奥朗德所说:“这次选举将左右欧洲的未来,所以很多人正在看着我们。”
《大西洋月刊》认为,在法国的外交政策设计逐渐向传统强敌德国靠拢几十年后,奥朗德正准备带领法国远离德国。奥朗德主张重新审视欧盟3月初签署的“财政契约”,反对由德国主导的长期紧缩政策,希望通过适当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奥朗德的一位竞选顾问表示:“修订‘财政契约’远超出了法德关系问题,更标志着整个欧洲应对债务危机有了全新方向。”
法国和希腊大选结果表明人们对“德国式欧洲”的担心在增长。4月23日,在长达7周的紧缩谈判破裂后,荷兰最终绊倒在了欧盟新财政公约的门槛上。西班牙和爱尔兰的紧缩计划也因为左翼思潮的兴起而增添阻力。
《经济学人》称,“‘紧缩的敌人’这一‘奥朗德效应’意味着欧元区正驶向另一场风暴。”站在紧缩与宽松,向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欧洲人正用手中的选票做出选择。(郑兴 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