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黄岩岛事件将进入新阶段 中国会更强硬

2012年05月11日 08:5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针对“菲律宾方面称正努力就黄岩岛事件提出新的外交解决倡议”,昨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和菲方的实际行动。

  将密切关注菲方的行动

  问:据报道,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就黄岩岛事件表示,菲方正在努力提出新的外交解决倡议,希望能够缓和局势。中方有何评论?

  洪磊:中方注意到上述表态,也肯定菲律宾外交部恢复了与中国驻菲使馆外交接触。中方向菲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菲方在黄岩岛问题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不要采取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行动。中方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和菲方的实际行动。

  菲方言论损害双边关系

  问:据报道,菲律宾国内5月11日将举行大规模反华游行,一些中国旅行社也已暂停组织游客赴菲旅游。中国外交部是否将采取其他应对措施?

  洪磊:菲方在此次黄岩岛事件中不断发表措辞强硬的言论,煽动民众情绪,严重损害了中菲双边关系的气氛。菲方还鼓动国内民众和海外侨民发起针对中国的游行示威。这种行为已经引发海内外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和关注。我们希望菲方不要进一步损害两国关系。

  中方高度关注在菲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要求菲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在菲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专家分析

  黄岩岛事件中国将更强硬

  针对近日中国政府对黄岩岛事件的强烈反应,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利平分析,中国通过外交警告、增派船只等方式回应菲律宾的一系列挑衅行为,预示着事件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对待黄岩岛事件将会更加强硬。

  对于近日中国方面显示强硬姿态的原因,许利平认为,首先,菲政府鼓动社会组织进行反华示威游行,这个挑衅已经触碰了中国的底线,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同时,6月南海将进入台风季节,所有船只都将撤离海域,在外交上,5月中国需要占据主动,为今后解决该事件打好基础。另外,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梁光烈部长访美,中方已经了解了美国的立场,这有助于更快地解决黄岩岛问题。

  事件回顾

  黄岩岛事件持续1个月

  4月10日 菲方抓扣渔民

  菲律宾海军企图在黄岩岛海域抓扣中国渔民,中国两艘海监船及时赶到,随后发生黄岩岛事件。中国外交部重申,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督促菲律宾勿在南海再造事端。

  4月12日 中方增派机船

  中方增派公务船和飞机前往黄岩岛海域。

  4月15日 中方紧急约见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紧急约见菲律宾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就黄岩岛紧张局势提出交涉。

  4月18日 中方二次约见

  傅莹再次约谈菲律宾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我国最先进渔政船前往南海执行维权护渔任务。

  4月24日 中国军方表态

  中方就菲向黄岩岛增派舰船提出严正交涉。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军方行动会根据国家外交需要进行。

  4月27日 菲方暂停对话

  菲律宾称,暂停与中国驻菲使馆进行外交对话。菲律宾侨民组织号召全球侨民举行抗议,施压中国。

  5月3日 菲方改名岛屿

  菲律宾将黄岩岛改名为“帕纳塔格礁”。

  5月7日 中方三次约见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第三次约见菲律宾驻华代办,称黄岩岛形势难以乐观,已做好各种准备。

  5月8日 中方严查水果

  中国海事船禁止菲渔民进入黄岩岛海域。质检总局发文,严查菲律宾进口水果。

  5月9日 菲方鼓动反华

  外交部称,菲方鼓动反华游行引发中国民众强烈反应,探讨共同开发南沙油气关键要看菲方诚意。

  5月10日 菲方恢复对话

  菲政府恢复与中国驻菲使馆对话。外交部称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和菲方的实际行动。(记者 邢世伟)

  相关新闻

  4000海岛实现三维可视管理

  据新华社电 昨日发布的《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目前初步实现4000个海岛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成效显著,完成16914个地理实体现场调查和名称标准化处理,完成了1660个海岛名称标志的设置。海岛监视监测有序开展,完成了所有海岛历史数据的处理和入库,实施了2851个海岛的航空监视监测和45个领海基点海岛的地面监视监测,初步实现4000个海岛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176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全年颁发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书4个,确定征收海岛使用金2.6亿元。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