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日韩将启动自贸区谈判 分析称需强化政治互信

2012年05月29日 09:4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5月13日,中国、日本、韩国达成一致意见,承诺于年内启动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并签署投资协定。该投资协定是继1988年、1992年和2002年中日、中韩和日韩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后,三国正式签署的第一个重要法律文件,将为三国的自贸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

  “十年磨一剑”签订投资协定

  1999年,中日韩领导人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中日韩合作进程。2002年,三国领导人早餐会改为正式会晤。2002年年底,在中方倡议下,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开展可行性研究。中日韩三方先后进行了13轮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终在2012年5月13日,中日韩三国在北京签署多边投资协定,并承诺将于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日韩三国打破常规,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前,先行签订自由投资协定。历时十年才签订的投资协定是三国在经济领域制定的第一个制度性框架性法律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日韩三国同处东北亚,人口超15亿,总数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经济规模占亚洲经济约7成。东亚是世界三大经济圈之一,但相比于北美和欧盟,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相对滞后,中日韩三国间的互相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

  三国间投资协定经国内法律程序批准落实后,将在投资协定囊括的范围内促进三国间的经贸投资合作。日韩与中国的产业存在互补也存在竞争,中国无疑是日韩销售高端制成品的一个庞大市场,同时中国的农产品也将大量输入日韩,引来中国农业产品标准的革命。三国间以投资协定为契机,带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会加速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终将带来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

  经济先行还需政治互信

  日本大地震、海啸、核泄露特大灾难后,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WTO层面的多边谈判陷于疲软,使近年的多边经贸合作受阻。因此,加强区域合作、建设区域内的自贸区将是现阶段的积极战略。近期,中国与韩国单独进行了自贸区谈判,另与瑞士、哥伦比亚等国进行自贸区谈判或作可行性研究。中国现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15个自贸区,尤其是拉美国家愿意与中国签署自贸区协议。

  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及现实利益交错,导致三国间的政治互信基础不够牢固,也影响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然而,近年来,三国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已经在亚洲政策、非洲政策、拉美政策、反恐等方面加强磋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拓展非传统安全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培养并改善三国间的国民感情,增强政治互信,为更好地开展经济合作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如今,三国能暂且搁置历史恩怨,在经济领域达成合作,签订投资协定并进行自贸区谈判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日本、韩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

  美国重返亚太的影响

  美国近年高调重返亚太,其策略之一便是推出标准更高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2011年11月10日,日本决定参加谈判。在此之前,日本碍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博弈,在参与TPP谈判这一问题上态度显得有些暧昧。截至目前,中国仍被排除在TPP谈判之外。

  美国主导TPP意在全面介入亚太经济,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制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维护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主导地位。考虑到TPP的高标准和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旺势,在TPP与中日韩自贸区两者之间,日韩目前更倾向于与中国谈判建立自贸区。但是,从战略层面上,日韩作为美国在亚太的盟国,不得不配合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署。因而从长远来看,日韩在安全上仍会选择并靠拢美国。美国施加给日韩的影响,将会使得中日韩之间自贸区的建设变得困难重重,路途曲折。

  因而,为实现东亚经济区域一体化,中日韩三国仅仅签订了投资协定并不足够,还应秉承和谐共赢的理念,增进了解、增强政治互信、稀释美国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刘素霞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法学部)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