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书称无节制捕捞与污染导致海洋50年内“将死”(2)

2012年06月08日 19:1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黏稠物”正在“崛起”

  酸性海洋并非死海一片,化学成分的变化将彻底改变海洋的面貌,令诸如水母之类的“黏稠物”得以大行其道。

  海洋酸度升高,将直接威胁有碳酸盐甲壳的海洋生物生存。这类生物,例如浮游生物,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生产者”。它们不仅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还能产生大量氧气。浮游生物数量减少,将导致沉入深海的有机物残骸锐减,而这正是深海生物赖以为生的食物来源。

  不少海洋生物绝迹之时,水母却会迎来生长高峰。在营养过剩的污染海域,水母因为养料充足蓬勃生长,短时间内即可成年,迅速扩散至更广阔的海域。在摩纳哥、爱尔兰三文鱼养殖场、美国马里兰州海岸以及日本、印度等地,近年来均有大规模“水母爆发”,伤及游人和渔民。

  更糟的是,本应猎食水母的海洋生物难以在污染海域存活,它们的后代要经历从卵到幼体的漫长发育,成年之后才能开始捕食,却往往在这之前就沦为水母的食物。水母帝国在海洋崛起,出现了捕食者反被吞噬的怪现象。美国海洋学者安德鲁·巴昆如是比喻:这就好比在陆地上,斑马和羚羊大肆捕食幼狮和未成年的猎豹。

  即使食物短缺,也难以逆转水母扩散的狂潮。它们总能缩小体积、耐心蛰伏,待海水中营养成分升高后继续扩张。因此,除非海水中的营养物质长期大幅降低,否则无法根除水母之害。

  寒武纪遗留化石显示,早在5·5亿年前,地球海洋曾为水母垄断,别无其他生命形态。如今,水母、细菌和海藻等凝胶类生物在海洋疯狂生长的景象被形容为“黏稠物崛起”,象征着海洋生态重回到多细胞生物出现以前的原始年代。

  从少吃海鲜开始

  拯救海洋也许并不难,少吃海鱼、限制捕捞是人类校正错误的第一步。对此,总有人反对说,全世界有这么多张嘴要喂,限制捕捞不现实。然而,简单的算术即可证明,减少捕捞其实能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假设海洋中有100万条鱼,每年捕捞总量的20%可保证渔业资源永不枯竭,这样每年可收获20万条鱼。然而,如果愿意花些功夫改善海洋渔业资源,比如将总量提升到500万条鱼,那么按同样比例捕捞每年可收获100万条鱼。

  这就好比银行存款,在利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本金,收益自然成倍增长。而且,海洋渔业资源总量丰富,意味着更容易捕鱼,因此可大幅节约渔船和燃料成本。

  少捕捞却能多收获,这听上去不可思议。然而,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印证了上述理论的可行性。该报告估算,如果对当前捕捞行为予以限制,海洋渔业资源产出将增加四成。

  在美国海域,通过限制捕捞来促进鱼类数目增长已有实例。由于引入限制捕捞等措施,阿拉斯加鲑鱼至今仍保持相当数量,岩鱼近来也有恢复性增长。

  普通人要想拯救海洋其实更容易,即少吃海鲜,特别是过度捕捞或以破坏性方式捕获的海产品。龙虾、扇贝、欧鲽和鳕鱼等生活在海底深处,通常动用拖网和挖掘机才能捕捞到,对海底生态毁坏严重。

  若要吃海鲜,应选择那些位于食物链末端的小鱼小虾,例如凤尾鱼、鲱鱼和沙丁鱼,尽量避免食用智利海鲈、剑鱼和金枪鱼等大型掠食者。如果实在难以戒掉金枪鱼,也应尽量选择杆钓而非网捞的。 袁原

【编辑:曹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