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国在野党及民众极力反对韩日签署军事协定

2012年06月29日 11: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韩国和日本定于29日下午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此消息一出,立刻在韩国“砸开了锅”,韩国在野党和市民团体对政府的这一决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日本在慰安妇和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上丝毫没有反省,此时与日本签订军事协定是不尊重民意、不切实际的。同时,他们还批评政府在这件事上暗箱操作,指责政府对民众有所隐瞒。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一名官员27日透露,韩国和日本都在为签署该协定积极准备,这一协定已经获得韩国内阁批准,走完在韩国国内的审批程序。一旦日本内阁批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双方就能正式签署。可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日风”。

  韩国和日本地缘上虽为邻国,但韩国曾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35年,在慰安妇及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上,两国一直存在争议,因此,韩国民众对日本怀有复杂感情。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为何要与日本“牵手”合作呢?

  力求共享朝鲜情报

  其实,韩日国防部长去年1月举行会谈后,两国就军事协议进行了务实性谈判,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韩国政府考虑到国民的反日情绪,某种程度上故意放慢了脚步,但是去年4月份朝鲜发射卫星后,韩日两国在互换、共享朝鲜情报上的诉求空前高涨,因此韩日两国在商定该协定上,加快了步伐。

  据报道,在对朝鲜的情报搜集及侦察方面,日本侦察技术手段先进,而韩国在利用人力资源收集情报方面则有独特优势。

  因此,该协定签订后,韩日两国日后在朝鲜军队、朝鲜社会动向、朝核及导弹方面可以实现互通有无,信息共享。

  韩国政府官员也表示,日本在综合利用朝鲜情报上游刃有余,因此在保卫韩国安全利益上有必要合理利用日本的情报卫星、早期警报器、巡逻机。

  这名官员还强调,韩国和美国是同盟关系,美国和日本也是同盟关系。因此,日本对韩国的安保来说,是不可否定的存在。尤其是在现在,朝鲜半岛处于非常时期,和日本政府间的交流是必要的。

  此外,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将给日韩共享朝鲜核项目和导弹情报提供法律依据。

  韩国在野党及民众极力反对

  韩国国防长官金宽镇上月17日虽然表示此事会顾及国民的情绪,不会贸然处理。但是现在政府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仅仅一个多月后,韩国政府26日在内阁会议上批准了该协定,却没有公布这一消息。韩联社说,韩国政府一直保密,直至本国媒体披露协定将于29日签署才承认。民众对此颇为不满。

  韩国在野党民主党议员姜昌一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表示,“韩国和日本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征得国民的同意”。

  韩国经济正义实践市民联合会称,“韩日政府间的商议过程和协议内容都应该光明正大的公布于众,没有征得国民同意的军事保护协定应该从原点出发,重新讨论。”

  另外一些民间人士认为,“日本现在仍然没有摆脱军国主义,这种情况下政府不顾国民的反对,秘密的,非公开的做法国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对此,韩国外交通商部的官员说,“虽然国内舆论的批判已经‘沸腾’,但这是国家间的约定,因此难以拖延”。这名官员还透露,目前该协定在韩国的手续基本都已完成,就差总统签字授权,没有变化的话,29日下午会按照计划签署。

  外交部的一名官员表示韩国和日本从现实角度来讲不会也不可能确立军事同盟,所以将这个协定理解为和同盟关系是杞人忧天。

  美国积极评价

  美国政府27日对韩日间即将签署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

  美国国务院官员在回答韩联社记者的提问时,似乎在有意回避一些具体的问题,只是打官腔的说道:“韩国和日本都是我们的同盟国,我们欢迎它们成为关系紧密的邻国。”

  舆论分析说在本月14日举行的韩美外交、国防长官“2+2”会议上,韩美两国达成了为了韩美日三国的安保合作,强化合作机制的共识。最终,韩国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加紧推行韩日军事协定商议的进程。

  日本对推进日韩军事合作一直比较积极,以至于有声音称,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将开启“美日韩三国同盟”的大门。韩国、美国和日本很可能以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为契机扩大三边军事合作。

  美国要求韩国和日本尽早签署军事协定,加强军事合作,是美国在东北亚坚定不移的建立三国军事同盟的战略需要。韩国专家分析称,日后,韩国和日本不会仅仅停留在情报交换层面,很有可能向更加实质性的军事合作方向发展。(记者 毕秋兰)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