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巴基斯坦互有所需打破僵局 深层矛盾难解

2012年07月05日 19: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巴基斯坦新闻和广播部长卡马尔·扎曼·凯拉3日晚表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北约去年11月空袭巴检查站一事道歉后,巴基斯坦决定重开北约补给线。

  分析人士认为,美巴达成妥协打破了两国长达7个月的外交僵局,意味着双方在彼此的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美巴两国的深层矛盾并未解决,看似和解的关系能走多远,尚待观察。

  美方为何道歉

  希拉里·克林顿3日表示,她当日与巴基斯坦外长希娜·拉巴尼·哈尔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讨论了去年11月北约空袭巴军队哨所致24名巴士兵死亡的事件,确定这是一起因“错误”而导致的悲剧性事件。她向巴方表示“最深切遗憾”,并向遇难士兵家属致以“最真诚慰问”。美方还承诺将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密切合作,以防止再度发生类似事件。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决定向巴方道歉,部分原因在于巴于去年11月关闭北约陆地补给线路后,美国和北约向阿富汗驻军运送补给的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美国认识到9万美军和4万其他北约军队及数百万吨军事装备若要在2014年年底前顺利从阿富汗撤离,巴基斯坦陆路通道必不可少。

  巴基斯坦是美在阿富汗反恐行动的重要伙伴,也是美向驻阿北约部队运送军需的重要中转站。美巴之间的僵局不仅危及双方反恐合作,使北约从阿富汗撤军计划复杂化,而且迫使美国和北约改道俄罗斯和中亚空中和陆路向阿富汗部队提供补给的运费每月至少增加1亿美元,同时还使美国受制于俄罗斯。

  美国政府意识到,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和平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维持这一地区的长期稳定不可或缺,与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符合美国自身利益。

  巴方反应积极

  在希拉里·克林顿道歉后,巴基斯坦官方立即做出了重开补给线的积极反应。分析人士认为,巴方此举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首先,由于巴基斯坦国内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巴方需要美国的资金援助。巴基斯坦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胀及失业率高企,而外部援助以及国际组织的支持性贷款减少也加剧了经济困局。因此,巴基斯坦不希望与美国关系长期僵持下去,经济援助对巴至关重要。据报道,2002年至2010年间,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约133亿美元军事援助和超过65亿美元经济援助。

  其次,巴基斯坦希望在阿富汗和解进程中发挥自身作用。作为阿富汗的重要邻国,巴希望能够对阿富汗未来政局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它不希望因北约补给线问题影响同北约的关系,令自己在阿富汗事务中被“边缘化”。

  再次,巴基斯坦期望在反恐方面同美国加强合作。巴方明白要打击塔利班和盘踞在巴阿边境地区的“基地”组织,自己是美国不可缺少的盟友。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深知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造成的危害,且为反恐斗争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反恐同样也符合巴基斯坦自身需要。

  深层矛盾难消

  重开北约补给线为美巴缓和关系和重启合作提供了契机,美巴将可以在北约撤离阿富汗以及阿富汗安全过渡进程方面开展合作。但分析人士认为,美巴关系长时间冷淡,其间龃龉不断,目前主要分歧并未消除,和解之路不会顺畅。

  巴基斯坦境内所谓武装人员“避风港”问题、巴境内武装人员越界发动袭击问题、美国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发动空袭问题、与塔利班和解问题等等,美巴在诸多问题上都存在分歧。

  美国希望巴基斯坦阻止塔利班武装人员利用其领土越界袭击驻阿富汗美军和北约部队,同时指责巴方庇护塔利班武装人员。而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中央情报局在巴境内发动无人机袭击次数增加了4倍。巴军方公开反对美国利用无人机对巴境内“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人员发动袭击,称此举不仅侵犯巴基斯坦主权,而且威胁平民生命安全。

  观察家指出,虽然出于各自利益,巴基斯坦接受美方道歉重启北约补给线,表面看双方重归于好。但由于存在深层次矛盾和分歧,美巴长远关系依然难言乐观。(综合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易爱军、驻伊斯兰堡记者贾瀚龙、殷夏报道)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