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实践“更新”经济模式 多方面获得发展(图)(2)
拉培的农庄
年过六十的米盖尔·奥古拉·撒恩西斯·拉培是古巴国际新闻中心强力推荐的采访对象,因为他1995年就舍弃了农业部公务员的身份,在哈瓦那城郊阿拉玛社区承包了土地。他的存在是古巴一直在“更新”的明证。
“我们赚的钱要继续投资,我还是个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撒恩西斯·拉培现在已经是哈瓦那最赚钱的农村生产合作社的社长。因为常在户外工作,他的浅色皮肤晒得很红。这个1米85的大个子,走路飞快,声音很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巴的农业就是蔗糖产业。蔗糖业的确曾是古巴国民经济的基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蔗糖,就出自这片素有“世界糖罐”之称的岛屿。
上世纪60年代,菲德尔·卡斯特罗政府提出“以糖为纲”,以大跃进方式集中力量发展糖业。之后20年,古巴依靠出口蔗糖给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换来石油、粮食等物资,以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9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古巴糖的出口遭受重创,加之国际糖价一路走低,古巴的国民经济基础直接被撼动,政府不得不寻找改变经济结构的出路。
古巴有农业部,也有糖业部。尽管两者关系密切,但却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农业部长莫拉莱斯当时对我们说,你们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自己去创业,去承包土地,生产农产品。我就辞官了。没等着政府裁撤冗员。” 撒恩西斯·拉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古巴全国人口1123.6万,其中劳动人口680万,510万人在国有部门就职。
先行一步的撒恩西斯·拉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投资。“我既种粮食、甘蔗,也种蘑菇、薄荷、卷心菜,反正社区居民需要什么就种什么,慢慢发展起来。”
如今,农庄已有土地10.14公顷,固定员工130多人,跟德国、加拿大、瑞士还有中国公司,都有合作项目,生态农业也开始起步了。
农庄90%的产品是在当地销售,10%的产品供给哈瓦那各大酒店。“有名的国家饭店、小佛罗里达餐厅,还有海明威常常光顾的那家半分钱酒吧,都从我们这里买薄荷叶,做古巴特有的朗姆酒‘莫希托’。” 撒恩西斯·拉培说,政府现在不干涉农庄的定价了,完全根据市场机制来决定。
卖薄荷叶给当地人一般每磅8至10土比,“卖给酒店的部分,我们收红比。原来国家定价是每磅1红比,我们觉得合理,就沿用下来。”
古巴现行两套货币体系。一种是古巴比索,中国人俗称土比,这是普通古巴人领取工资、生活消费使用的主要货币。大部分古巴人的月收入在400至500土比。另一种是可兑换比索,也就是外汇券,俗称红比,这是外国人在古巴消费的主要货币。
按照现行汇率,1红比大概等于24土比,可兑换1美元或者6至7元人民币。
双币制令几乎每个初到古巴的外国人头疼,不知该如何花钱。劳尔·卡斯特罗执政以后,放开本国人用红比消费的限制。古巴人购买基本生活品之外的消费,比如买进口电器、服装、在高档餐厅吃饭等,也要用红比。
“双币制阻碍了古巴经济的发展,肯定要取消。这已经被写进《纲要》中。”古巴政府智囊、古巴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协会的主席普里多·喀塔苏斯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2011年的4月,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经济社会政策方针》,正式拉开了古巴经济“更新”的序幕。有313项条款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被古巴人习惯地称为《纲要》,包括进一步放宽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限制等内容,引起世界对古巴之变的关注。
撒恩西斯·拉培刚申请开办合作社的时候,全国70%的土地都是国有的,只有30%的土地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运行,现在情况完全颠倒过来。
据官方统计,到2011年年底,原闲置农地的80%已承包给17万户农民和合作社,但仍有约200万公顷的土地闲置,无人耕种。政府也取消了国家对农产品收购后销售的垄断,允许农民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饭店或公司。
撒恩西斯·拉培农庄的官方名称叫“合作生产基层组织”,“土地是国家免费给我们使用的,不收税,但我们不拥有,国家要修路或是建公共工程时就必须要让出来。”另外两种传统的合作社分别是“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和生产工具集中使用,共同生产)和“信贷服务合作社”(负责租用农机,获取贷款,购买肥料种子)。
这三种形式的合作社在古巴已有5800多个,“46%是我们这样的。” 撒恩西斯·拉培说。
尽管合作社原来就有一定自主权,但总难摆脱官僚体系的拖累。去年撒恩西斯·拉培买农机时,就得给政府的中介机构打报告,申请代买。现在他们可以直接买。他们要投资新的农业品种,以前必须给上级机构打报告,现在也不用了。
撒恩西斯·拉培原来在农业部月工资大概有350土比,现在每月收入可达1500土比,几乎翻了5倍,“在合作社工作得越久,分红就会越多,工资也越高。”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农业、生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庄园来。“在很多古巴人的心目中,农业生产就是种甘蔗、砍甘蔗,甚至还会联想到奴隶制,这太可笑了。我们这里属于保留地,有很多加勒比海特有的动植物。海明威钓鱼的地方、他的庄园,英国人当年登陆的地方,都离这里不远。等机会成熟了,我还想扩大经营范围,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正当身高体健的撒恩西斯·拉培在描绘美好蓝图,工人们在细菌培养田、蘑菇试验田里辛勤劳作的时候,距此不远的一处制糖厂早已关停,一派萧条。去年政府还撤销了从开国之初即设立的糖业部,以“制糖企业集团”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