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实践“更新”经济模式 多方面获得发展(图)(4)
居者有其屋
有传闻称,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签署古巴贸易限制令前,先把秘书叫进办公室,“我需要很多雪茄,大约1000支。打电话给你的朋友们,尽量多搞一些。”等到这1000支雪茄到手,总统才拿稳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有时候,出租车司机和总统的品位是一样的。艾柯亚托从车载储物箱中拿出来一支雪茄,“这可是真正的古巴雪茄,很香的。送你了,朋友。”
艾柯亚托的妻子在哈瓦那雪茄烟厂工作。这支没有标签的雪茄正是厂里的福利。作为卷制雪茄的女工,艾柯亚托的妻子每月工资大概三四百土比。如果工厂生产计划按时按量完成,工人还将获得20至40红比不等的奖金。另外,每月厂里还会给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大约每人5支雪茄。
“无论在黑市还是正规商店里,都会卖到比较高的价格。”艾柯亚托凑齐20或25支后,就以每支5土比的价格卖给当地人,“我知道,很多人在黑市上,高价出售给外国人。”
和格瓦拉的标志性头像一样,雪茄也代表着古巴。古巴人一般是从街边小店零购“土比雪茄”,一支大约1土比,25支一包;酒店和专卖店里包装精美的品牌雪茄,消费者大都是外国人。近年来,针对雪茄生产和销售,古巴政府不断出台规定,严格管理。
和大多数古巴人一样,艾柯亚托和妻子、孩子住在政府分配的房子里。
这是一栋四层高的老楼,每层阳台和顶层屋檐都有精美石雕。在楼房入口处的外墙上,刻着修建年份“1913”和建造者的名字,显然是美国占据时代留下的建筑。
每层3到5户人家,有公共的厕所和厨房。艾柯亚托的家在三层,有两间房。他的父母都在学校当老师,这两间房就分配下来,政府收取少量租金。
依照古巴革命后颁布的法规,根据房屋的质量和房龄,租房者缴纳5到20年的房租后,房屋就归个人所有。
劳尔·卡斯特罗上台后以法律形式公布的第一个改革措施也是关于住房的,准许退休职工通过合法手续,继续持有原先居住的国家产权房屋,并由后代或亲属来继承。就这样,房子传给了艾柯亚托。
很多古巴人都是这样享受“居者有其屋”的。艾柯亚托比较幸运,他同层的另外两间房,一间长期无人居住,另一间被某个公司当成了库房。于是,该层的厕所和厨房都成了他家的私人空间。
装修卫生间让艾柯亚托花了些钱,但家里的冰箱是分期付款购买的,电视机和微波炉也都是政府分配的,中国产的高压锅是补贴得来的。
“不要被那些老楼所迷惑,一些有固定工作的古巴人的家还是很舒适的。”一位华人导游曾说过。
为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古巴政府出资修缮了部分历史建筑,但对于大量民用住房,政府无力顾及。“很多老楼,也包括我家的楼,上下水、电线线路都成问题,但政府没钱来修。还有一些老房子已经是很多年的危房了,楼顶亭子间这类建筑都摇摇欲坠的时候,政府才会把它拆除。”艾柯亚托说。
尽管自己刚刚费心装修了卫生间,但心思活络的艾柯亚托还是想搬家。他的目标是滨海大道那头的哈瓦那新城。那里多是私人修缮一新的独栋别墅。这类是私人从革命前就拥有产权的老房子,革命之后,私产房得到法律承认。还有苏联援助修建的十几层、几十层的居民楼,很多使馆和外资机构都选择在那里租楼。
美国希尔顿集团曾想沿着滨海大道打造高端商业酒店聚居区,卡斯特罗和他的游击战士们中断了汤姆大叔的幻梦。而“利剑”造型的苏联大使馆(俄罗斯驻古巴使馆继承下来)最终没能穿透美国的心脏,不过使馆院子中,强劲的监控雷达据说仍在发挥作用。
古共六大上,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作为经济模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古巴政府将允许私人买卖房产。半年后承诺兑现:从2011年11月1日起,古巴政府允许私人买卖房屋,并且允许每人拥有两套房产,一套在城里用来自住,一套在郊外用来度假,这是自古巴革命胜利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解禁房屋买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古巴居民如果想改变居住环境,主要的途径就是靠换房。
“别墅我不去奢望,就想住在那些现代化的楼房里,可就是手里钱不多,还得再存几年。”他说的“现代化楼房”指的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苏联式公寓,一套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两居室,大概50至60平方米,每平方米要1200红比左右。
在哈瓦那开餐馆的华人朋友告诉记者,如今在古巴买得起房的无外乎几种人:和外国人结婚的、在外国有亲戚不断汇款的,还有长期在古巴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