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日韩积极促进自贸区建设 助推区域经济增长(3)

2012年07月09日 11:2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日 本

  理应把握机遇抓住关键

  今年5月13日,中日韩三国首脑在北京决定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认为,中日韩三国首脑同意年内开始谈判,这是开始相关学术研究10年后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一步。围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日本国内虽然没有像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那样分成完全对立的赞成和反对两派,但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

  “希望主导(亚太地区)高水平的经济合作。我们同时追求实现TPP及中日韩自贸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当日的共同记者会上强调了领导建设亚洲自由贸易圈的想法。日本媒体分析,日本通过加入TPP强化与美国的关系,通过中日韩自贸区获取中国的市场,希望通过这种“两方面作战”来强化地区内经济合作。日本国内专家认为,中日韩自贸区开始谈判,有助于加大日本与美国进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砝码,日本也有望成为联系中美的通道。

  日本国内已清醒地看到加入中日韩自贸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实惠。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韩国是日本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中韩两国占到日本出口总额的三成,中日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日本产品扩大市场,据推算可以拉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专家分析,现在,日本少子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继续减少、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欧美经济低迷,而亚洲各国活力四射、潜力无限,因此,中日韩自贸区是关系到日本未来发展、需要日本认真考虑的大事。对日本来说,目前正在跟中国和美国两个巨大市场进行谈判,应该充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便使日本经济恢复活力并提高日本在亚洲的地位。

  同时,也有媒体认为,中日韩三国都存在着各自“顾忌”。对韩国来说,日本在家电、通信、机器、汽车等方面都是竞争对手,如果三国之间关税壁垒消失,就会有大量的日本产品流入韩国,所以韩国非常警惕对日贸易赤字扩大。对中国来说,日韩都是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之后,在投资自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必须要遵守高水准的规则,这将对实力尚弱小的本国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一方面想牵制中韩先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又想推动中国签订遵守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协议。

  日本经济界希望尽早开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江原规由表示,中日韩三国所在的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显著的地区,直接关系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由于历史、政治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存在差异,目前还无法直接形成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那样的区域。现在在东亚存在着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此外中国又是日本和韩国的最大贸易对象国,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来能否形成东亚自由贸易协定的关键就是能否建成中日韩自贸区。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业务本部的泉川友树认为,如何看待中日韩自贸区,归根到底关系到“想要把日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海洋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贸易发展起来的。只要认识到日本只有依靠贸易才能发展起来,就会意识到应该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签署。(记者 刘军国)

  国际回声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中韩两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韩分别是日本的第一大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对华出口中的七成和对韩国出口的六成存在关税,如能签订日中韩自贸协定,推动自由化,对日本来说利益巨大。

  ——日本《朝日新闻》

  韩中日投资协定是三国在经济领域签订的第一份协定。韩中日自由贸易协定一旦签署,就会诞生占全球经济总量1/5、贸易额1/6的庞大的经济联盟。

  ——韩国《朝鲜日报》

  中日韩三国为启动自贸区谈判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2002年北京方面倡议开始这一进程。此后,三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增加了5倍,达到现在的6900亿美元。

  其间,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和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分别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和第六大贸易伙伴。

  日韩两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别达到800亿和500亿美元,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投资也基本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俄罗斯之声

  如果东北亚三方自由贸易区可以有定论,这三个国家将能够在西方国家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国内市场需求,并会获得对全球政治经济的更大影响。

  ——前韩国外交部长尹永宽

  (刘军国、马菲、施晓慧、万宇整理)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