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解决南海争端需靠中国与当事国外交谈判(2)
《宣言》落实陷入困境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签署,让那次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有了不同以往的超重分量,也让南海在此后数年拥有了一段相对平静的岁月。
《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如果不是南海的平静此后被打破,此次经过10年轮回重返金边的东盟外长会议上,贺南洪或许能在“南海行为准则”继续签下自己的名字。当然,也有可能更早,不用等到会议重回金边。
从《宣言》签署到2009年初的六年多时间,是南海的一段相对稳定期,没有发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
2009年初开始,形势再起变化。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所占南沙部分岛礁纳入它的领土管辖范围。3月8日,美国海军潜艇监测船“无瑕”号与5艘中国船只在南海发生对峙。5月6日,马来西亚和越南共同向联合国相关委员会提交了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5月7日,越南又单独提交。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严正抗议,并明确表示,两国所作所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事情叠加在一起,促使南海问题开始升温。”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同样是在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此后,其政府开始了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东移的步伐。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则是菲律宾、越南一贯的策略,特别是自从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以后,这一趋势得以清晰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恰好符合它们的需要。2010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越南首都出席东盟地区论坛时针对南海问题发表的讲话,标志着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
刘锋分析说,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上频频生事,这些违背《宣言》精神的做法让《宣言》的落实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虽然《宣言》10年前就提出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目标,但现实条件目前来看并不具备。
“要制定‘准则’,首先是要把《宣言》落实好。只有先把《宣言》落实好,再去制定‘准则’,那样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否则搞‘准则’是为了什么呢?落实不了,‘准则’就成了一纸空文。”张九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刘锋表示,作为落实《宣言》的一部分,“南海行为准则”探讨的只是冲突管控机制,而并非某些国家所臆想的争端解决机制。南海争端最终的妥善解决,还是有赖于中国与有关当事国的双边外交谈判。
“东盟外长会议这样的多边场合并不是讨论南海争端的合适场合,而美国的插手更是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张九桓说。
关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进行了明确阐述:中方对在《宣言》得到各方切实遵守的基础上启动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讨论持开放态度。关键是各方要切实按照《宣言》精神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希望各方多做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的事,为“准则”的制定创造必要条件。
不断扩展的多边外交机制
“只有东盟外长会议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其他四个会议都比较顺利地进行,并达成了很多共识。一个没有发表出来的联合公报,不应是这次会议的全部。”张九桓说。
东盟外长会议如今已扩展为一套多边外交机制,由5个重要会议组成,分别是:东盟外长会议;“10+1”会议,即东盟与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对话伙伴国外长分别举行的会议;“10+3”外长会议,指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外长举行的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外长会议。
对于作为轮值主席国代表的柬埔寨外交大臣贺南洪来说,东盟外长会议未能发表联合声明是一种遗憾,但他同时也表示,与会各方仍达成了很多共识,本次会议对推动东盟一体化建设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中称目前各方围绕着南海的博弈进入“实力比拼”时代,其中特别提到,美中之间则是全方位的综合较量与博弈,但美国没有直接介入南海争端的意愿,所谓“实力比拼”是一场“挤压加谈判”的博弈过程,实力出结果。
齐建国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双方贸易额去年已超过3600亿美元,东盟已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目前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已有共识的是,到2015年,双方贸易额将超5000亿美元。而美国现在是4100亿美元。
“5000亿是一个留有余地的数字,我个人观点是,按照现在20%的增速,明年就能到5000亿,就有可能超过美国。”齐建国说。(记者 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