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中国太空技术迎头赶上 印日等邻国有压力
[德国《明星》画刊网站8月6日文章]题:美国着陆了,但中国正在加速(作者 格诺特·克拉姆佩尔)
随着“好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美国航天局在探索地球邻近行星的征程上刻下了新的里程碑。这次成功就像是给过去一段时间陷入困顿的航天大国美国打了一针兴奋剂。美国总统奥巴马祝贺此次成功行动是“无与伦比的技术成就”。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无疑主导着向宇宙的航行。欧洲和美国的太空研究工作紧密啮合。美国领导下的伙伴关系也意味着共同建设国际空间站。但是现在太空出现了两个新的发展趋势:私人资助的航天飞行和主要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正在进入太空。
独立自主迎头赶上
亚洲国家所做的努力看起来完全不同。中国没有兴趣就自己的航天计划开展合作并因此受到国际控制。中国的太空计划是一个单人项目,它将向本国人民和全世界证明,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能取得什么成就。因此,它非常类似美国的阿波罗计划。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而在太空竞赛中领先后,美国尤其想借助阿波罗计划展示自己重新获得的优势地位。
中国政府刻意选择了载人航天飞行的道路。这样的项目能带来很大声誉,但从科学角度讲,却总是意味着花费最高成本获得最少知识。
例如,为了保证人员安全,载人火星探险的成本将远远高于非载人的“好奇”号探测任务。
但中国人还没有走这么远。他们的技术还处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某时的水平。但毕竟已经有6名宇航员(中国称为航天员)进入了太空。建立自己空间站所需的首个模块天宫一号飞行器已被送入轨道且进行了载人实验。等到该项目完成后,空间站将投入使用并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大约10年后将做到这一步。
“那将会怎样?”人们可能会问。那样的话,中国就会达到美国1969年首次登月时的水平。60吨级的天宫太空站和400吨级的国际空间站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但区别在于:国际空间站之所以存在,因为所有参与国汇集了它们的科学和资金能力,而天宫太空站却是纯粹的中国项目。
中国最近几年才在太空研究中变得活跃,不过却快速追赶上来。因此,计划中的登月飞行将只是一次短暂的中途逗留,之后中国将在技术上完成追赶,并能直接挑战美国。
印日邻国感到压力
中国的邻国都被动员起来,毕竟空间研究可能被用于军事。中国的航天计划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在这方面追求和美国类似的目标,这体现在2007年中国就用火箭击落了废旧气象卫星。
到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将赶上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除了用于大量民用项目外,GPS系统对现代战争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弹道导弹借助它可以攻击航母这样的移动目标。
中国的进步给印度等邻国带来压力,逼迫它们也在空间和导弹研究方面展示成功。印度计划今年就进行第二次月球航行,这次将把一个远程接收器送到月球表面。这是可能的,因为自从人们不必完全重新研究相关技术以来,太空计划的成本下降了。但亚洲国家相互竞争且领土诉求悬而未决,因此很难像欧洲国家那样在太空领域建立伙伴关系和共同的安全机制。
不论印度还是日本都无法开展可以和中国相比的项目。目前,只有美国能够破坏中国的努力。但是,美国是否会进行昂贵的新太空竞赛,目前还不得而知。迄今为止,奥巴马政府在批准昂贵的新太空项目时很谨慎。
眼下,美国保持威胁姿态。英国广播公司今年年初报道说,神秘的美国军用航天运输器X-37B空天飞机在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中已经进入一条轨道,能够近距离窥探中国的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