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灾后提“观光立国”战略 复兴发展仍需时日

2012年08月10日 14:38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30日,一架从中国长春飞往“3·11”东日本大地震重灾区仙台市的客机缓缓降落在仙台机场。至此,这个规模在日本曾排名前十位的机场国际航线已全部复航。近日,应日本日中友好会馆邀请,记者随团访日,近距离观察了解日本灾后重建情况。

  强烈的地震和海啸使仙台机场设施受到了重创。专家曾预计,这些设施的维修至少需要1年。“我们等不了那么久,必须在半年内修复。”仙台机场大厦株式会社总经理伊藤克彦去年3月11日也曾在航站楼顶避难,他深知尽快恢复通航,不仅能为这里的灾民提供更多物资供给,更能为他们带来信心和希望。2011年9月,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下,仙台机场的基础设施得以全面恢复。

  “为避免今后灾害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在恢复重建时还采取了新的防灾措施,比如给位于航站楼1层的电源设施加装类似潜水艇材料的防水设备,在机场附近建造巨型客机的避难所等等。”伊藤克彦介绍说,目前,仙台机场的国内航线航班已全部恢复,国内、国际航线的乘客人数已达到震前的92%。

  仙台市在去年震灾发生后曾作为抗震救灾的前线指挥所和接受救援物资的中转站。该市所属宫城县是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3大区域之一,伤亡人数达1.1万人,受损房屋约49万栋,人员伤亡和房屋毁损均占到全国总数的近一半。

  当记者来到临海的宫城县名取市时,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荒田和堆积成山的废墟。原本房屋密集的闹市区,现在只剩下排排地基;有的房子即使没倒塌,一层也因被水浸泡时间过长而无法使用;曾经茂密的防潮林如今七零八落。在废墟中,随处可见挖掘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忙碌景象。

  据介绍,宫城县制定了为期10年的重建计划,2011年至2013年是复原期,2014年至2017年为再生期,2018年至2020年为发展期。现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修复、灾害废弃物处理、临时安置房建设、农林水产业恢复和企业复工等。截至今年4月,基础设施方面,该县的供水、供电、城市天然气已全面恢复,主要港口和机场也基本通航,约96%的公路和78%的铁路恢复运行。废墟处理方面,已有74%的废弃物被搬运到临时堆积场,但仅有8%的废弃物处理完毕,其他的预计2014年才能处理完毕。临时安置房方面,已有2万多户、5万多人入住临时安置房,该县政府还计划为15万户居民提供公营租赁房。产业复原进展则比较缓慢,约有40%的农田完成了去盐碱化,已恢复种植;只有8%的受灾渔港基本修复,2011年宫城县的水产品上市金额不足2010年的一半。为了帮助企业尽早恢复生产,当地政府建造了临时店铺和厂房,并开设金融咨询窗口。目前有1万多受灾工商业者恢复营业。

  据悉,从今年7月起,中国公民个人如果要多次往返日本旅游,将被要求在首次赴日本时,到受灾的宫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住宿一晚以上。7月1日,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还与中国银联一起举办促销活动,持银联卡在日本消费4万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回国后可参加抽奖。为了吸引中国游客,日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统计显示,“3·11”东日本大地震前,中国每年到日本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人,大地震后人数锐减,近期才有所恢复。

  日本在灾后提出“观光立国”的战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官员认为,振兴旅游业能够创造更多需求,可能成为该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0年,日本国内旅行消费额为23.8万亿日元,产生间接收益49.4万亿日元,增加就业424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6%。访日外国人旅行消费额达1.3万亿日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主体。

  当地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灾区大多地处偏僻,早在地震发生前就面临产业衰退、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等严重问题,因此复兴不能仅仅满足于恢复原貌,最终是要建设防灾性强的“放心城市”,并通过促进农林业、制造业、旅游业的振兴为产业复兴播下种子。其实,不仅是灾区,日本其他许多地方也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如果灾区能在重建中找到一条振兴之路,相信也将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许多日本人也认为,灾后的重建以及复兴发展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不能要求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只要坚持一步一步向前走就有希望。(记者 赖薇)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