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美国搅局南海难以实现其亚太战略目标
原题:美国搅局南海难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美国近年来高调宣称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动作频频,搅得地区安全形势紧张不断,国家间对抗加剧,热点问题持续升温。近日,对中国建立三沙市和设立警备区,美国国务院正式发表声明,表示了急切关心。看来美国正从背后挑唆,到试图赤膊上阵,直接与中国叫板。
自奥巴马当政以来,美国政府一改小布什政府时期轻视东亚、重视中东的做法,转而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重视。这是基于美国政府对东亚地区局势的一个基本评估,既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启动,东亚正在形成一个排斥美国的地区秩序,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通过“10+3”东亚合作机制建构,正在加强地区的内在凝聚力,而中国则将在这一地区构架中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长期以来美国所主宰的亚太地区的西太平洋部分,将脱离美国的轨道,美国的“太平洋湖”将消失,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导地位将丧失。因此,为了维持美国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美国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为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2009年7月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宣称“重返亚洲”,奥巴马则于当年11月明确提出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平洋总统”。
此后,美国开始酝酿和制定亚太战略。其战略目标是确保美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建构以美国为中心的跨太平洋秩序,持续主宰太平洋。而达到此目的的关键一环,就是要解构已经形成气候的东亚区域合作构架。为此,需要消除东亚地区的内在凝聚力,拆散东亚国家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的框架。其中,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则是其关键环节。这样,南海问题就成为美国挑拨中国与东南亚邻国关系的一个最有效的战略切入点。
冷战结束后,南海争端曾从一个潜在的地区安全问题变为现实冲突问题。但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消除了西方挑唆的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个重要来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中迅速凝聚起来。然而,自2009年美国“回归”亚洲以来,美国便多次利用在东盟召开的系列官方多边会议,如东盟地区论坛部长级会议、东盟与对话伙伴国外长会议、新加坡香格里拉亚洲安全会议等等,高调声称要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极力鼓动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讨论南海问题。同时,加强同菲律宾、越南等国家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正是在美国的鼓励下,围绕南海问题的争端此起彼伏,形势骤然紧张起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间麻烦不断。而南海局势的变化,更促使一些东南亚国家向美国表示希望它加强在西太平洋的存在以平衡中国的影响。
美国对于南海的介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构筑离岸平衡的战略框架。在离岸平衡的战略概念指导下,推动西太平洋盟国关系的多边化,并将一些享有共同安全利益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度等作为战略伙伴,纳入到一个宏观战略框架中,在美国的领导下,形成一个针对东亚大陆的海上安全协调体制。二是背后推动对抗的激励行为。即通过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军舰访问、军火转让等方式,加强与越南、菲律宾等声索国的战略关系,促使这些国家在南海采取挑衅行动,甚至敢于与中国公开军事对峙。三是前沿军事部署的威慑力量。在“空海一体战”的军事协调框架下,通过在南海部署滨海战斗舰,预警和反潜巡逻机的巡航,形成一种军队流动性部署的动态存在,并与第一和第二岛链的战略打击力量进行衔接,保证对西太平洋的“近海控制”,从而以较少的军事投入达到战略威慑的效果。
美国本想通过上述严密的战略介入,挑动一些国家与中国的冲突,搅起南海的波涛,有效限制中国在南海的能力扩展,从而凸显美国战略优势。然而,由于中国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中国不仅没有使其与包括菲律宾和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间关系受到实质伤害,反而还加强了对南海管理的力度。美国的战略目的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使得它不得不从背后的间接支撑,到走上前台直接指责中国。
不过,美国的表态还是有限度的,强调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不选边站队,并相信该地区国家应通过合作及外交努力解决分歧。美国其实并不愿意与中国在南海发生直接的对抗和冲突,并不想与中国发生战争,而是试图使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压力限制中国的发展,鼓动南海周边国家挑衅中国,破坏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基础,重构一个由美国主宰的太平洋秩序。美国战略手段的限制性,将使美国的战略目标受到局限。
显然,三沙市的建立,突出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还有不少有力手段可以使用。地缘接近的优势,历史渊源的支撑,综合国力的提升,海上能力的增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维系等等,都可以在中国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进程中持续发挥作用。美国既然不想与中国在南海一战,那就应该认真寻找中美两大国利益博弈的结合点。也许,南海将成为中美之间探索构建协调性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片蓝色之海。(苏浩 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