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海一体战”规划被视为挑战中国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24日文章】题:“空海一体战”如何纳入美国的规划(作者迈克尔·奥汉隆和詹姆斯·斯坦伯格)
美国海外军事行动的“空海战”新概念遭到挑剔和批评。但这个概念受到空军和海军的欢迎,被诠释为—项积极主动的政策。五角大楼的—些人士视之为空军和海军与陆军争夺预算的手段。在亚洲各地(尤其是中国),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在挑战日益崛起的人民共和国。
事实上,“空海战”的军事概念表明,面对武器装备的全球变化和中东及东亚的军事战略,我们有必要展开反思。决策者的挑战不是将之摒弃,代之以某种看似更加温和的概念,而是把它放在亚太地区的广泛安全战略框架内。该战略的宗旨是维护稳定,保护美国的利益,不要展开毫无必要的对抗。
中国一年的军事预算接近2000亿美元(原文如此——本网注),使之成为全世界二号军事大国。借助这笔可观的资金,中国正在制造和购买先进潜艇、更多且越来越精确的弹道和巡航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等制导武器、卫星、反卫星武器和隐形作战飞机。美国分析人士经常说,这些革新可能会是用于打击本地区美军的“反介入/区域阻绝”战略的内容之一。中国人会试图迫使美军退出中国附近的地区,或者谋求增强掌控台湾附近水城、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能力。
作为对策,“空海战”概念谋求动用新技术来阻击中国的这些行动,以及伊朗挑战美国在海湾地区能力的类似行为。“空海战”正确地强调了改善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先进导弹防御、潜艇作战和使用领空和空间。
迄今为止,这个概念尚未涉及新的大型武器平台。
决策者的挑战在于,每个国家往往都会把其他国家捍卫自身利益的行为视作威胁乃至挑衅。政治学家称之为“安全困境”。中国战略家清楚地记得本国从海上遭到攻击的历史,所以希望降低面对外国军队时的脆弱性。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和海军认为,空海概念不是针对中国,其关键是美国的军事通路,最重要的是维持美国对盟友的安全承诺的可信度。
由于规模和实力的缘故,中国和美国是彼此的主要战略规划当中的核心因素。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丧失信誉,助长猜忌。有鉴于此,决策者更应该妥善看待这项军事原则,不让它引发不受约束的对抗态度。
美国的国防开支和能力仍然遥遥领先于中国,美国的盟友本身也不好对付。即便在大谈把战略重点重新转向亚洲的同时,美国领导人也在削减军事开支。此外,美军维护了数十年的国际秩序符合两国的核心经济利益。
对美国来说,中国的崛起令人敬畏,从某些意义上讲,让人产生不祥的预感。但是,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尽管该国的军事预算正在迅速增加,但此项支出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率不到2%,不到美国水平(超过4%)的一半。美国的现代军事装备价值3万亿美元,尽管开支巨大,但中国装备的价值可能只是上述数字的10%。中国军人也不具备现代作战行动方面的经验。
这些都不是在为中国和美国的所有现代化活动辩解。但是,对于担心对抗和战争风险的人来说,主要挑战是把军事革新活动放在更广泛的政治战略中,意识到中美合作的好处,以及竞争转化为对抗或冲突时的共同风险。
在我们继续必不可少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时,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和外交政策参与者的对话将越发重要,此外还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展开冷静的危机管理。我们的现有手段显然非常平衡,但这项任务需要双方在今后数十年里实行积极的管理。“空海战”不是问题所在,但它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