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相野田为“慰安妇”辩护 对韩强硬挽救声望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29日 09:2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8月9日,韩国首尔,“为解决日本军慰安妇问题的青年记者会”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举行。右为韩国在日本使馆前放置的“慰安妇”雕像。
8月9日,韩国首尔,“为解决日本军慰安妇问题的青年记者会”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举行。右为韩国在日本使馆前放置的“慰安妇”雕像。
“河野谈话”没有直接记述日本强迫女性充当随军“慰安妇”,应考虑提议应在阁僚间(就修改“河野谈话”)进行讨论。 ——日本内阁大臣松原仁
“河野谈话”没有直接记述日本强迫女性充当随军“慰安妇”,应考虑提议应在阁僚间(就修改“河野谈话”)进行讨论。 ——日本内阁大臣松原仁

  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松原仁27日声称“河野谈话”没有直接记述日本曾强征“慰安妇”,暗示应当修改这一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的声明。

  松原曾参拜靖国神社

  松原当天在国会会议上说,“河野谈话”没有直接记述日本强迫女性充当随军“慰安妇”,他“考虑提议应在阁僚间(就修改‘河野谈话’)进行讨论”。

  “河野谈话”指1993年8月,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随军“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发表声明,承认日本军队直接或间接参与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设置“慰安所”并强迫当地妇女充当“慰安妇”,对此表示道歉和反省。

  需要指出的是,松原和国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本月15日以所谓“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民主党执政以来内阁成员首次参拜靖国神社。

  大阪市长要韩拿证据

  一些日本地方“政治明星”最近同样发表否认强征“慰安妇”的诡辩。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24日说,没有证据显示日本人强行掳走女性做“慰安妇”,“困难时期,女性卖身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她们自愿选择”当“慰安妇”。

  21日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大阪市长桥下彻同样声称:“没有证据显示慰安妇在遭受日军暴行和胁迫后被强行带走。如果有相关证据,希望韩国予以出示”。

  野田为“慰安妇”辩护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27日参加国会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谈及“慰安妇”问题,说历届内阁都继承“河野谈话”,“我领导的内阁原则上继承这一谈话”。然而,野田同样辩称:“没有文件证实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也不存在相关证词。只是,日本政府当时以所谓随军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为根据发表这样的谈话。”

  野田还说,一些人认为韩国总统李明博10日访问竹岛(韩国称独岛)是因为不满日本政府对待“慰安妇”问题的态度,而他认为“两件事并没有关联”。(胡若愚 新华社专稿)

  反应

  韩要求日政府正式道歉

  部分议员提议用“性奴”代替“慰安妇”

  韩国国会外交通商统一委员会28日召开全体会议,通过“敦促日本政府向‘慰安妇’正式道歉及赔偿”的决议案。

  决议案强调,日本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迫女性充当随军“慰安妇”有悖于人类普遍价值,构成犯罪行为,并敦促日本政府承认对此负有责任,向受害者正式道歉和赔偿。决议案还要求,日本政府实施正确的历史教育,以承担对日军慰安妇等反人类犯罪的历史责任,防止重演不幸历史。

  决议案指出,为了使这些要求得以实现,韩国政府除与日方进行协商和向国际社会反映等,还应付出一切外交努力。会上,韩国部分国会议员提出了应该用“日军性奴受害者”的名称来替代“日军慰安妇受害者”,对此外统委将举行会议研究是否改变名称。

  27日,韩国政府对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称“河野谈话”中关于慰安妇问题缺乏证据的说法表示不满。外交通商部一名官员说,“日本政府核心人物发表否认强征性奴隶的言论,韩方深感失望。强征‘慰安妇’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我们再次敦促日方采取可以为受害者接受的诚挚措施。”

  韩国宪法法院去年8月30日裁定,在日韩围绕“慰安妇”赔偿请求权仍存在纠纷的情况下,韩国政府没有努力解决问题,侵犯受害者基本权利,属违宪行为。韩国外交通商部随后宣布成立特别工作组,着手研究解决慰安妇赔偿方案。(宗和)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