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称欧债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 也加剧民族冲突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26日文章】题:“欧洲”失败了吗?(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尼古拉斯·桑巴尼斯)上周,欧洲领导人在柏林举行了会晤。值此之际,新迹象表明即将发生衰退。
日渐形成的共识是,希腊可能会在一年内退出欧元区。此举将对欧元的前景产生可怕影响。
危机的成因很多,比如腐败,希腊缺乏责任感,欧洲机构僵化,还有未建立财政同盟就建立货币同盟的有缺陷的理念。不过,这不光是挥霍浪费和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欧洲债务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它还是一场日益加剧的身份认同冲突,也就是民族冲突。
联盟已经丧失魅力
欧盟是个政治概念,目的是驯服好战的德国。按照当初的构想,欧盟的制度将培养出牢固的经济相互依存性和共同的欧洲身份认同,欧洲人则将从一体化催生的经济繁荣中获益。
只要欧洲繁荣发展,享有很高的国际地位,精英们就可以向公众兜售这个概念。但是,该联盟已经丧失魅力。它逐渐迟钝老化。它的长期盟友美国正把注意力转向东亚。它的共同防务政策很肤浅。
随着欧洲的地位下降,原本岌岌可危的欧洲身份认同将会进一步削弱,欧洲富国的国民会更多地把自己的身份界定为某国人(比如德国人或法国人),而不是欧洲人。这样一来,他们会更不情愿用自己的税款救助属于不同民族的南欧人,尤其是文化差别甚大的希腊人。这样就使实现财政一体化的可能性化为乌有,而财政一体化原本或许有助于拯救欧元。
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民族身份认同的恢复,民族差别变得更加明显,各方重拾旧有观念,通过语言或行动来表现敌意,进而为敌对行为辩解。这是世界各地民族冲突的常见模式,在当前的欧洲也显而易见。
世界主义受到损害
欧洲滑向民族冲突的过程没有暴力色彩,但仍有可能具有经济和政治破坏力。以希腊与德国之间严重的紧张关系为例。尽管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希腊退出欧元区会给德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最近的民调显示,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如果希腊不立即实行改革,就应该退出欧元区。很显然,某种深层的因素在刺激德国公众。
政治学家迈克尔·贝希特尔、延斯·海因米勒和约塔姆·马加利特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德国选民的“世界主义”程度(也就是他们对地理和文化差异较大的群体的认同程度)解释了他们对救助计划的态度。世界主义程度较高的人更倾向于支持救助南部邻国的行动。
遗憾的是,一旦民族紧张关系激化,世界主义可能会率先受到损害,因为民众会对不断升级的政治煽动做出消极反应,使得极端主义者的势力抬头。欧洲出现此类局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以“欧猪四国”这个贬义词称呼陷入经济困境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比如用老掉牙的医学词汇说到患病的南欧传染给北欧。德国人教训希腊人该如何生活,希腊人的反应则是把他们称作“纳粹分子”。
狭隘观念会胜利吗?
这不光是经济疲软和恐惧的结果。
这是欧盟希望消除的棱角分明的民族身份认同再度出现,而且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错,许多希腊人(尤其是生活在国外的希腊人)仍然愿意按照欧盟“医生”开出的药方服药”,无论多么痛苦都在所不惜。
德国人必须进行开诚布公的公开讨论,论题包括:身为欧洲人的含义;欧洲公民应该对其他欧洲人采取什么样的友善态度;在美国、中国以及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大国支配的世界中,为什么强大的欧洲符合德国的利益。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讨论,不向希腊做出切实让步,那么希腊必定会退出欧元区,随之而来的是偏狭观念在欧洲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