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菅直人称中日关系遇到新状况 两国需充分沟通

2012年09月04日 10:3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众议院议员事务所的待客室内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孙思邈的一段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菅直人说,这是一位友人赠送给他的,寄予了对菅直人从政的期待。8月24日,菅直人在这幅字下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这也是营直人卸任首相一职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专访。

  下午两点,采访准时开始。事务所内的电视上正在直播国会预算委员会针对近期领土问题的国会质询。

  而我们的对话,则从20多年前的日本三千青年访华团开始。当年,38岁的营直人是访华团的一员,这也成了他促进中日民间交流的原点。

  国民交流是日中关系基础

  记者:能否回顾一下参加三千青年访华团的经过?

  菅直人:胡耀邦1983年提出次年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的计划。日本应邀参加的团体众多,不光有政治家,还有很多普通的市民团体。当时我从属于一个小党社会民主联盟,我参加的是社民联派出的访华团。

  记者:1984年访华时,哪些情景印象深刻?

  菅直人:10月的一天,天安门广场聚集了中国青年10万人和3000名日本青年,又是跳舞,又是放烟火,像共同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当时的场面现在仍然历历在目,我认为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日中交流。参加三千青年访华团的不仅有政治家、记者,更多的是普通社会人士。访问地点除了北京以外,有多条路线,包括西安、上海等。上世纪80年代能访华的日本人不如现在多,所以这次访华创造了日本百姓了解中国、结识中国朋友的机会。

  记者:访华后,是否还延续着与中国的缘分?

  菅直人:回国后一直与一些成员保持着联系。另外,我回国后也想,自己是否也能为日中关系做些什么?我的母校东京工业大学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我每年选择一天邀请50名左右留学生共进晚餐,进行交流,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多年。

  记者:今后两国是否应该扩充国民交流?

  菅直人:我也怀着这样的期待。日中深化战略互惠关系、双方尽到更多国际责任的基础还是在于深化两国国民交流。

  撞船事件并非日本有意为之

  记者:2010年就任首相后,曾希望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菅直人:就任首相前,我不仅有三千青年访华团的经历,在当选议员后也曾多次访华。在担任财务大臣时,也因参加日中财务大臣会议而访华。本来,我在当选首相后,希望致力于解决日中之间的诸多问题。但遗憾的是,当选首相后不久,就发生了钓鱼岛撞船事件。

  因此,我在就任首相后日中关系没能有一个好的开头,两国关系也遭遇到了诸多困难。此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日中关系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和百姓对日本救灾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2011年日中韩首脑会谈,温家宝总理访日并访问灾区,日中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我就任首相之初,确实遭遇了一个非常遗憾的开头。

  记者:中日两国都因那个遗憾的开局而经历了不少困难。

  菅直人:是的。本来政府并非有意要让这样的事件发生,但从结果来看,这成了日中政府之间的问题,而且问题也因此而扩大。

  记者:如果回到当时,会否采取不同的对策?

  菅直人:目前这个问题又出现了,我不认为现在是恰当的时机回答你的提问。也许10年后可以回答。在当时来说,日本政府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但导致了日中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是事实。现阶段,因为又发生了新的问题,所以有的话不太方便讲。

  中国应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您对目前的中日关系满意吗?

  菅直人: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日中之间又遇到了新的状况,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抛开满意与否的问题,面对新出现的状况,两国政府都有必要进行充分的沟通。日中两国要分别对两国之间发展得较好的方面、新出现的问题以及复发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努力。

  记者:新的状况和新的问题具体指什么?

  菅直人:比较简单的理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相对来说中国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在诸多问题的解决中,存在感越来越强的中国,是在承担更多的整体上的责任,还是在加强本国主张?从日本来看,后者的确存在。对于日本来说,期待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日本也走过同样的道路。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艰苦时期,此后逐渐恢复并壮大,并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

  日中应开展更多技术交流

  记者:您对中日关系还有哪些期待?

  菅直人:我的母校东工大培养了大量技术工程师,今后日中之间可以开展更多的技术交流。比如,在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在大量推进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日本在这方面也持续进行着技术开发。另外中国也在发展煤炭火力发电,日本在这方面也拥有先进技术,日中两国可以通过拓展技术交流共同为实现低碳社会作贡献。

  今后中国在解决能源问题时,希望不要从煤炭、石油、天然气向核能转移,而最好尽量向再生能源转移。

  日中结成绿色能源同盟,也将为全球能源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今后我也将为此而访问中国。(本网驻东京记者 郭一娜)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