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日强化钓鱼岛“警备”或欲与中国对抗到底

2012年09月13日 09: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9月11日,日本政府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公然将非法窃取的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进行买卖,在危害中日关系大局的错误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就当前广大网民关心的钓鱼岛局势,本网专访了外交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周永生教授。

  问:据日本媒体报道,野田称将举全国之力强化对钓鱼岛“警备”,这表明了什么?

  周永生:他的这种表态,表明了他要跟中国对抗到底的决心。举全国之力毫无疑问不仅仅包括海上保安厅的力量,还包括自卫队,以及日本全部的政治经济力量。

  问: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动机?

  周永生:日本这样做有三个主要目的。第一,它意欲创造一个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法理案例,通过土地买卖的形式,妄图证明自己的有效支配,以便未来在国际法中对钓鱼岛主权占有优势地位。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完全排斥了土地私人所有带来的的干扰因素,转由国家控制,等于加强了对钓鱼岛的控制。这是它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第二,野田政府内外交困,国内经济搞不好,核电站的事情也搞不好,党内处于分裂状态,再加上在争夺领土上对韩国和俄罗斯都居于下风,所以野田政府想在钓鱼岛上能够得分和占有优势。

  第三,为捞取政治利益,野田政府需要有所建树。野田实在找不到可以有建树的地方,他寄希望于在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上,能够标新立异,作为他的政绩在日本历史上“名垂青史”。野田认为取得这样的政治成果,即使民主党在未来大选中遭到失败,也有日后东山再起的基础。

  问:目前中方已采取公布海基线等反制措施,这些反制措施会对日方产生哪些影响?

  周永生:会对日方产生震慑作用。因为公布海基线是一个国家海洋执法的技术和法律基础。有了这样一个海基线,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海基线划出钓鱼岛周边海域12海里的领海。如果日本舰船没有经过中方允许进入12海里的领海,中方完全有理由对他们进行驱逐。这个法理依据就是中国公布的海基线。所以说这个海基线的公布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为中国未来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奠定了技术和法律基础。

  同时,海基线也是我们对钓鱼岛时效统治的一个重要标志。时效统治就是长期和实际的统治。我们巩固领海基线,进行钓鱼岛天气预报、海况预报,这都是表明我们时效统治的标志。

  问: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将来是否会进一步壮大,从而影响到日本未来的政治军事走向?

  周永生:很有可能。日本又开始打悲情牌,反诬中国欺负它,无理压制它。自民党几个候选人已经蠢蠢欲动,都主张在钓鱼岛问题上强硬。

  问: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微妙,它是中日之争的赢家吗?对于美国来说,中日关系呈现什么样的局面最符合它的利益?

  周永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矛盾不断、摩擦不断,这对美国最有利,这样一方面日本要死心塌地地依赖它,投靠他,靠它的支持来对抗中国,这样便牢牢地把日本抓在自己的手上。另外,中国要想解决钓鱼岛问题,也离不开美国。这种情况下,美国是最大的赢家。而一旦中日矛盾激化,达到不可控的状态,美国就不是赢家。为什么呢?如果中国真的武装夺取钓鱼岛的话,美国的境地就很尴尬。如果参战,跟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抗,它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在它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国内民众反战情绪很高。如果它不参战,就会在盟国面前失去威信,其境地就会变得非常尴尬,骑虎难下。这个时候美国不是赢家,反而是输家。所以中日关系太紧张的时候,美国就要出来灭火。

  问: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岛争,是否会给东亚地区一体化合作带来深远影响?

  周永生:肯定会带来深远的影响。领土之争关系到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想让东亚国家很好地在一起搞一体化合作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纷争已经受到各个国家全面关注的时候,各方都没有退路。

  问:中日关系未来会否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严重摩擦期?

  周永生:对。中日关系未来在一段时期内会恶化。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上是不会退让的,无论是民主党还是自民党都是这样,摩擦会一直不断。同时,双方的国民感情也有恶化的趋势。国民感情从2010年撞船的时候就恶化了,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善,特别是日方没有大的改善。

  问:您如何看待日本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的报道?

  周永生:日本媒体是非常片面的。日本公众受到日本媒体的误导,完全不知道钓鱼岛历史和法理的真相。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理上都是无可争辩的。(记者 刘小军)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