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罗斯汽车工业迎来入世挑战 政府采取措施应对

2012年09月19日 14:0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莫斯科国际汽车展9月上旬在莫斯科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一面是从2011年延续至今的俄罗斯汽车市场产销两旺,一面是对俄罗斯本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担忧,作为俄罗斯入世后举办的首届大型国际车展,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的汽车工业。

  近年来,俄罗斯汽车市场与俄罗斯经济的稳健发展势头同步,市场表现足以令全球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另眼相看。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趋缓的复杂形势下,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新车销售量超过133万辆,同比增长15%,上半年销量居欧洲第二。其中轻型乘用车销售额同比上升26%,达342亿美元。对于这样抢眼的市场表现,俄罗斯本国汽车制造企业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销售势头足以让俄本国汽车制造商欢呼雀跃,另一方面,外国厂商的强劲表现让俄本国汽车企业体会到了阵阵寒意。在今年上半年,外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销售份额增长迅速,由去年同期的38%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5%。

  今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根据入世承诺,自俄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日起,需要将新轿车进口关税从30%降至25%,并保持3年不变,从第四年开始每年降低2.5个百分点,直到2019年夏天将关税降低至15%的水平。与此同时,自今年起俄罗斯的二手车(3年至7年车龄)进口关税将从35%降至25%,并保持5年不变。5年后,该税率要在随后两年内降至20%。

  市场认为,关税降低后俄罗斯本国汽车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竞争压力,一是外国厂商可以使用价格战手段给俄本国汽车品牌带来严峻挑战。在日益物美价廉的外国品牌汽车面前,俄罗斯本土品牌经济型轿车最后的价格优势都有可能丧失;二是高级二手汽车可能大量涌入俄罗斯汽车市场,雷诺俄罗斯总经理安瑟林表示,由于关税降低,在同样的价格下,消费者将会选择等级更高的二手进口车,这种情况在东欧国家已经出现过了;三是随着在俄罗斯境内生产的外资品牌汽车产量逐步扩大,其销量可能再上台阶,进一步侵蚀俄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大众、通用汽车、福特和雷诺日产四大外资汽车生产商已签署了新的工业组装协议,到2015年的年产量可达30万辆至35万辆。

  面对已经到来的现实竞争压力,除了七年的关税过渡期外,俄罗斯政府还会采取何种措施对俄罗斯本国汽车工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首先,今年8月1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公布了规定汽车报废回收费费率的政府令草案,俄罗斯于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进口汽车报废回收费制度。按照该政府令,汽车报废回收费额度按照由基准税率和特殊系数构成的公式确定,轿车的基准税率为2万卢布。如发动机容量在2升以内的二手汽车适用的系数为8.26,其报废回收费为16.52万卢布。此举一方面可以弥补俄加入世贸组织后减少的关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成为保护俄罗斯市场免受进口二手车冲击的有效机制,同时附带限制了进口二手车将产生的汽车报废、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二,继续推动外国汽车生产商在俄组装生产和建立新的汽车企业。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今年4月对外表示,俄罗斯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的支持应巩固其出口潜力,并保障内部市场的需求。普京指出,在现阶段俄已经同大众、尼桑、奔驰、福特和通用签署了新的工业组装协议。根据新协议,投资总额将超过3000亿卢布,已经签署的汽车工业组装协议条款在2018年前都不会发生变化。市场人士认为,俄罗斯政府将力求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使他们最大程度地履行工业组装协议——提高产量和本土化率。

  第三,在世贸组织框架内灵活运用规则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在入世之后,俄政府可以采用世贸组织成员所使用的非关税调节手段等,如提高进口乘用车的消费税。为了支持俄罗斯本土汽车工业,还可以采用世贸组织成员所广泛使用的技术调节等手段。此外,俄罗斯还可借助反倾销调查,通过限定质量标准来实施有选择性的保护措施。

  第四,俄罗斯通过国家采购机制来限定采购国产品牌汽车。如为了支持俄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俄政府在今年宣布,除国家领导人和处于联邦安保范围内的公务人员用车外,俄联邦和地方政府只能采购关税同盟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生产的公务车。由于俄尚未加入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故有权自行对政府采购作出规定,这一扶持措施与俄入世承诺并不矛盾。(记者 廖伟径)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