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维护领海主权战略“老到成熟”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9月日文章】题:其他方式的战争:中国对海上力量的政治运用(作者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吉原俊井)
中国最近在南中国海上的咄咄逼人之势是对即将发生之事的一个预兆。北京的海上强国计划和其享有的巨大资源为中国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官开辟了新的战略视野。随着可支配远洋力量的扩充与能力的加强,北京完全可以制定更有效且更难对付的成熟战略。虽然这样的战略尚未预示东南亚海上秩序的根本调整,但它们可能会产生递增的回报,推进中国海上更大目标的发展。
中国海军和海上力量的建设为北京提供了追逐其野心所必要的手段。人民解放军海军现代化进程的速度与规模超出西方的许多预测。但是海上力量不仅指的是海军,而是一个赋予北京一系列选择手段的连续统一体。非海军和非军事的平台与体系是中国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署在陆地的远程和精确打击的武器可以对海上的事态产生影响,或许是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海监执法行动的增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海上力量的民用组成部分使北京可以派遣非军事船只在南中国海对付菲律宾,在东中国海对抗日本。甚至连民用船只都可以组建海上民兵,为中国的海上目标服务。总之,北京拥有多样化的海上力量,来捍卫自己的海上权利。
北京迅速壮大的海上力量使得它得以运用如下战略来对付南中国海上弱小的对手,即对海上军事和非军事力量的政治运用。这些战略巧妙地将作战能力与武力炫耀相结合。通过消磨对手的意志力,它们增加了中国在旷日持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的力量。
倘若和平时期,中国和相对弱小的东南亚国家间出现海上危机,那么可以利用人民解放军的创新组合迫使其南部的邻居们就范。中国动用海上非军事力量的能力今年早些时候在斯卡伯勒礁(即我黄岩岛——本网注)得到充分展现。
海上领土争端中动用非海军资源体现出中国确保海上领土要求的战略老到且有条不紊。动用非军事工具避免了冲突升级,同时又确保了争端的局部化。特别是,它使美国和其他外部势力没有理由介入干预。
与此同时,动用非作战舰只,北京则可以对南中国海的其他主权声索方施加级别不高、却是不懈的压力。
如果其他所有手段都遭到失败,那么北京仍可以动用海军和陆基资源作为对民用机构的增援。
和平时期的海上巡逻本身并无大碍,但在真枪实弹的火力支持下,就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军队和非军事力量间的这种相互配合加强了北京的战略影响力。
零星的胁迫与恐吓行动或许不会产生沙场上获胜这样明显或决定性的结果。但是持续僵局带来的渐增影响可能会导致战略疲劳感,这反而会推进中国的目标。如不发生真枪实弹的热战,中国的挑衅行为就会微不足道,不足以招致美国的军事干预。
不越过升级门槛增加了中国的回旋余地,从而使它可以在考验美国的同时,强化自己的领土要求。
上述分析凸显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单打独斗”时所身陷的困境。难怪,该地区许多国家都指望美国充当对付中国发展的堡垒。它们认为,美国在亚洲海域的主宰地位将是对中国野心的至关重要的仲裁者。
专题:保卫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