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难溯源 成诺奖评审头疼难题(图)
当地时间2012年7月4日,瑞士Meyri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这可能是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8日报道,科学家于今年7月4日宣布发现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新粒子,堪称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不过对即将宣布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审来说,这却是令他们头疼的难题。
探索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旅程艰辛漫长,最后由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达成突破。由于这种粒子无所不在却又难以捉摸,因此又称“上帝粒子”。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Peter Higgs),以他名字命名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概念的关键,它解释粒子为何有质量。没有了它,宇宙就不存在。
事实上,1964年间,有6位物理学家在4个月期间,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这项理论的相关文章,每个人的研究都建立在其他人成果之上。甚至连希格斯本人也坦承,造就这项理论基础的关键文章,出自他人之手。更复杂的是还有数以千计物理学家在CERN从事这项研究。
然而,由于最新发现的粒子还未获官方确认,新发现的粒子并非希格斯玻色子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诺贝尔评审须考虑7月宣布的“上帝粒子”发现是否足以获奖,其次,他们必须决定该奖颁给理论派还是实验派,因为一个诺奖最多只能有3个得奖人或机构。
【编辑: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