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欧洲稳定机制并非“免费午餐”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欧洲稳定机制并非“免费午餐”
作者 陈妍凌 肖欣
为期两天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当地时间9日在卢森堡落下帷幕,千呼万唤的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简称ESM)终于正式启动,有舆论担忧,债务国恐借ESM“混大锅饭”。此间经济学家指出,启动EMS并不意味着将提供“免费午餐”,为规避风险所设置的具体纾困原则及章程料将“非常苛刻”。
按计划,ESM生效后,欧元区各国将按本国GDP占欧元区经济的比例,共同出资约7000亿欧元,其中800亿欧元为ESM实收资本,6200亿欧元为承诺通知即付资本。最高贷款额度达5000亿欧元的ESM将接棒明年到期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继续为重债国纾困。
不过,有舆论认为,ESM可能会开启欧元区经济“吃大锅饭”的时代:若个别国家出现破产或者退出欧元区的情况,那么其他出资国的风险将急剧上升,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拴在一条绳上”的欧元区诸国经济已经“越拴越紧”。
有专家指出,ESM通过设定救助前提条件的“建设性模糊机制”督促救助对象进行变革,来规避“欠债不还”的道德风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ESM不会提供“免费的午餐”。当前宣布启动的ESM尚未给出具体纾困原则及章程,但毫无疑问,为规避风险,ESM出手的前提条件将“非常苛刻”。受援国家或银行必须拿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机构性改革方案,才能求得援助。
陈凤英说,短期来看,ESM的启动堪比“画饼充饥”。ESM的7000亿欧元资金并非一步到位,其初始融资能力仅为2000亿欧元,剩余入股资本将分两次至2014年上半年到位。因此,ESM这座“经济防火墙”当前主要发挥“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即释放欧元区不会崩塌的积极信息,构筑投资者心理防线,让投资者放心购买西班牙、意大利等重债国国债,降低部分国家融资成本,同时打击国债投机者。
陈凤英认为,从中长期来看,ESM如同地区经济稳定的“锚”。ESM是欧元区成员国酝酿多时的产物,相比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伊始仓促设立的临时性救助机构EFSF,ESM救助方式与对象更灵活,可在一级市场也可在二级市场操作,可救政府也可救银行。同时,该机制具有永久性,其规章制度也会更为完善。因此,ESM的启动标志着欧元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整合,通过完善的机制和严明的纪律,有效应对危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