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国专家评莫言:富于实验精神和历史感的作家

2012年10月11日 10:22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参与互动(0)
外国专家评莫言:富于实验精神和历史感的作家
莫言(左)、葛浩文的学生雪莉·陈(中)、葛浩文(右)

  编者按:随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间不断临近,有关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日报》的刘浚采访了两位对莫言作品深有研究的美国专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级大师,数十年来,他已将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读者。葛浩文的学生雪莉•陈(Shelley Chan)是俄亥俄州威腾堡大学汉语言及中国文化专业副教授,她曾出书深入研究莫言的作品。以下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采访节选:

  问:您最喜爱莫言的哪部作品?

  葛浩文:这就像是要我在自己的孩子中选一个最喜爱的一样难。我真心喜欢莫言的所有小说,并对翻译它们乐在其中。我喜欢它们的原因各式各样。比如,《酒国》可能是我读过的中国小说中在创作手法方面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作品;《生死疲劳》堪称才华横溢的长篇寓言;《檀香刑》,正如作者所希望的,极富音乐之美。我可以如数家珍,不过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我正在翻译《蛙》,如果周四公布的正是莫言的名字,我想我应该有机会去翻译一些此前未能触及的他较为早期的作品。

  雪莉•陈:莫言富于实验精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与众不同。因此很难说哪一部是我最喜欢的。如果非要选择的话,那就是《酒国》和《生死疲劳》吧。

  问:您能否比较一下莫言和其他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

  葛:所有著名的当代作家都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若非如此,文坛就不健康了。比起同时代的作家,莫言更有“历史感”。不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文革题材,他拿捏历史角度最为得心应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四十一炮》。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当下城市题材,这似乎是现在最热门的主题。莫言是一位“最大主义者”(如果有这么一个词的话),他总是尽力探求汉语表达的极限。他也是一位能够调动各种感观的作家。最后,他特别善于“陌生化”,用他的散文营造崭新、抓人的现实。

  陈:就内容来说,莫言和其他寻根文学作家一样,经常描写自己的家乡,山东高密。但是他的写作与众不同。就风格而言,莫言独一无二,无法将他与任何做比较。你可以说有时他就像王硕一样诙谐,但他们的诙谐是完全不同的。

  问:您能就风格、内容等方面将莫言与相近的西方作家相比吗?

  葛:当我阅读莫言的作品时,我时常会想到狄更斯(我知道他不是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道义核心的鸿篇巨制,大胆、浓烈、意象化而又强有力。与其作品相似的还有威廉•弗尔曼[注:当代美国作家]的《欧洲中心》[Europe Central暂译名],莫言的《红高梁》系列拥有同样的宏大历史叙述,他的《天堂蒜薹之歌》也同样表达了对强权者兽行的猛烈抨击。当然,还有那些莫言自己也比较喜欢的作家:现代主义的福克纳、魔幻现实主义的加西亚•马尔科斯,还有日本的大江健三郎。也别忘了另外一个“老派人物”:以市井狸语冷嘲热讽著称的拉伯雷[法国16世纪作家]。

  陈:莫言说过他深受福克纳和马尔科斯的影响。读者可以在莫言的作品中发现这两位作家的一些特征,比如以小镇为叙述背景、丰富的想象,甚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问:由于译者们辛勤的努力,莫言已成为在西方最为著名的当代中国作家之一。如果中国能够加大资助,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家有望角逐国际大奖吗?

  葛:请不要忘记,莫言的作品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多才华出众的翻译,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尤为突出,译者们为树立他的国际声誉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在推动和资助文学翻译方面的确是落后了。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日本,都在积极资助以各种外语为母语的译者,促使其作品进入这些语言区的本土市场。中国在这方面理应做得更好。

  陈:我认为你[记者]这么说很有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史铁生就理应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

  问:翻译中国小说的报酬如何?

  葛:我曾经翻译小说分文未取(恐怕我不应该经常这么做),而且报酬标准也大有不同。对于一项要求训练、天赋、很长时间的工作来说,获得相应的报酬总是难上加难(完整翻译任何有份量的作品都可能吞掉半年以上的时间)。大多数时候,出版商不能也不愿付给翻译他们应得的报酬,这就是为什么[文学翻译事业]急需外界资助的原因。你可以想象得到,获得资助的竞争有多么激烈。对于我来说,这么做 [坚持翻译中国文学] 的原因,首先,并且总是,出于一种对我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对于优秀文学的热爱,以及(也许是一种偏执吧)希望看到我为这本书所付出的努力开花结果,尽管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本书将对那些我无缘结识的读者产生何种影响。

  问:中国国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非常关注,您对此有何看法?

  葛:我对这个奖本身没有什么看法;但是这么多人对这个奖如此痴迷地关注令我感到不安。对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人来说,是否获得此奖已经关乎整个民族获得承认或者遭受轻视的地步。得了,乡亲们!这只是一个关于某位作家(或诗人)作品的奖项。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不过……有必要吗!(刘浚)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