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光伏双反大棒落下 倒逼中国企业苦练内功
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专家表示,美国的终裁结果让中国的光伏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终裁或再度引发欧盟的连锁反应,给“弱不禁风”的中国光伏产业压上最后一根稻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应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升级。
美对华光伏双反大棒终落下
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最终裁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至249.96%。同时,还裁定中国输美的此类产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补贴。
根据这一终裁结果,倾销幅度从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下调至18.32%,最高幅度不变;补贴幅度则大大高于初裁的2.9%至4.73%。
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根据目前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乐朋表示,这是预料之中的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判决,变数应该不会太大。
加重中国光伏企业生存危机
海外一轮轮贸易战轮番上演,使得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的抵御能力丧失殆尽。此番美国双反大棒重重落下,将使中国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的沈扬子说,和初裁相比,虽然终裁的税率有所调整,但总体上变化不大,这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都会上升,除了对企业的产品出口造成最直接的打击外,对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破坏。
广发证券分析师李竞华表示,美国初裁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压作用就已经产生,而此番终裁,对于实际运作能力差、财力不足、成本控制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为严峻,从而可能带来新一轮产业并购潮,中小企业很可能在此轮并购洗牌中“牺牲”。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并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仍有局限,而它带来的对欧盟的示范效应才是最可怕的。
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业务部副总经理梁俊民说,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主要在欧洲,欧洲一旦跟进,该产业在国外市场就彻底没有机会了。企业应该想办法到国外建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双反制裁倒逼中国企业苦练内功
贸易摩擦大棒高举,中国企业出路何在?追根溯源,应该苦练内功,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在反击的同时完善自身建设。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一定的反制措施外,企业要积极开拓思路,拓展新领域。郑乐朋说,美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中国企业应调整策略,积极开辟亚非等新兴市场,同时开展多样化经营,拓宽产业链。
中国光伏产业的生存之艰难源于自身,盲目竞争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企业和国家要形成合力,企业应苦练内功,掌握核心技术,国家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夯实基础。
李竞华说,中国企业要努力改变为他人“打工”的地位,脱离“拿来主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技术研发等途径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从“卖苦力”向“卖脑力”转变。
除此之外,国家也要在扩大内需上有所作为,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廖婷婷 黄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