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框架协议能否为菲律宾南部带来和平
菲律宾政府15日与该国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摩伊解”)签署了一项和平框架协议,为结束双方在菲南部棉兰老地区长达40年的武装冲突奠定了基础。
这份和平路线图为棉兰老地区铸剑为犁描绘了一幅美好前景,但它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并最终带来和平?菲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及媒体普遍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至少有三大棘手问题仍有待解决。
首先,根据这项和平框架协议,菲律宾政府与“摩伊解”同意在棉兰老岛西部地区建立名为“邦萨摩洛”的新政治实体,以取代现有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但“邦萨摩洛”的建立还需要过修宪关。
“邦萨摩洛”一词来自马来语,意为“摩洛家园”,也可称为“摩洛国”。按协议,它将成为一个拥有很大自治权的“国中国”。
而菲律宾宪法中并无有关允许设立此类“国中国”的规定,只有设立自治区的规定,且自治区的设立必须经全民公决通过。因此,要设立“邦萨摩洛”必须先修宪,获得由天主教徒主导的国会批准。
其次,菲南部宗教分离组织和反政府武装派别众多,“摩伊解”只是其中之一。框架协议能否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获得其他武装派别的支持,但目前反对声音不少。
在菲政府与“摩伊解”达成框架协议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摩解”)创始人和前领导人米苏阿里及其他一些“摩解”领导人分别发表声明,公开反对这份协议,称其“非法”,还扬言要告上国际法庭并重新发动武装斗争。
“摩解”曾是菲南部分离势力的主导力量,其武装组织“摩洛民族军”规模最大时曾有1.5万人。“摩伊解”便是从“摩解”中分离出来的。
“摩洛伊斯兰自由运动”领导人、前“摩伊解”强硬派指挥官卡托也发表声明,拒绝承认该和平框架协议。
“摩洛伊斯兰自由运动”是一个实力不容忽视的武装派别。它曾在今年8月初同时向菲南部12个城镇的政府军营地和哨所发动攻击,打死打伤多名政府军士兵,导致数以千计的平民逃离家园。
此外,这份和平框架协议未就棉兰老地区财政收入和区内自然资源开发收入的分配细节作出规定。
棉兰老地区是菲律宾农业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分析人士说,如果未来的“邦萨摩洛”在利益分配问题上“狮子大开口”,菲政府将很难接受。
“摩伊解”副主席加扎利·加法尔日前对当地媒体说,他们希望获得75%的地方税收收入。
按菲律宾现行法律,地方政府只能获得当地税收收入的40%。菲部分议员认为,如果未来“邦萨摩洛”提出的税收分配要求过高,将在各地区收入分配中造成不公平。
分析人士指出,和平框架协议的签署仅仅是起步,具体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协商制定。这份路线图能否为棉兰老岛人民带来真正和平,最终取决于未来双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智慧、妥善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马尼拉10月16日电 记者赵洁民 谭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