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日本政客欲通过“拜鬼”吸引选民支持

2012年10月18日 20:2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继昨天(17日)下午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包括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和邮政改革担当大臣下地干郎在内的67名国会议员也于今天(18日)早上前往参拜。

  18日上午,包括两名内阁大臣在内的67名日本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67名议员同属于超党派议员联盟“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这一组织包括民主党、自民党、国民生活第一党等9个党派参众两院议员和一些无党派议员。参拜成员中还有两位内阁大臣前首相森喜朗,参议院副议长尾辻秀久也在参拜之列。17日,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刚刚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今天上午在记者会上说,日本政府认为两位大臣是以私人身份参拜的,属于私人行为,但呼吁所有内阁成员,不以官方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方针不变。多家日本媒体分析,多位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将不可避免地给日中、日韩关系带来影响。

  在今天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昨天,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今天又有两名野田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

  洪磊:我要指出,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至今仍然供奉着对亚洲受害国人民血债累累的、甲级战犯的亡灵。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本能否认真地对待日本军国主义那段侵略历史,能否尊重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要求日方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恪守至今在历史问题上做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负责任地来面对国际社会。

  靖国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由于靖国神社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那么,日本政客为何不顾亚洲其他国家民众的感情接二连三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每年都举行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昨天开始的就是秋季大祭,安倍晋三在大祭首日就进行了参拜,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而这样突然的行动背后是安倍对首相之位的贪婪。

  北京大学日本问题专家王新生:根据舆论调查,民主党的支持率急剧下降,很可能在未来的大选当中遭受惨败,这样的话很多其他的政治势力为了能够在大选中获胜,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选民的支持。

  王新生认为,日本部分民众对右翼势力的支持既有误解的成分,也有压力的释放。

  王新生:所谓的误解也就是中国威胁论,日本民众说中国发展对他们会有一种刺激或者是威胁,可以看到日本社会里边有这么一种情绪,所以针对这个现象采取一些保守的右翼措施,会吸引这些选民的支持。

  《纽约时报》昨天发表的文章认为,由于安倍有可能当选下届日本首相,此举也让外界担忧,未来安倍是否会推行一种右翼的执政政策,让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受到进一步损害。王新生则表示,未来十年中日关系将是冲突与合作并存的趋势。

  王新生:中日发展到今天,它的经济实力有一点势均力敌的味道在里边,所以两强如何并立,如何去适应这种局面,恐怕还要有一个调整时期。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日之间这种关系的紧张化恐怕是一种常态。中日关系的紧张化也会影响到东亚地区的稳定,所以我想未来的东亚地区恐怕还是一个多事频发的地区,当然它也不是恶化到一定会有武力冲突的层次,大概处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美国媒体对日本的强硬举动表示出担忧,那么美国在中日关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最近,日本前外交官孙崎享的新书《战后历史的真相》短短几天在日本已经飙升至畅销书榜单的前几位,书中认为中日纠纷实际上是美国计划的一部分。王新生认为,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王新生:实际上过去基辛格也说过这样的话,不好不坏的中日关系对美国最有利,所以我们并不寄希望于美国人出来调停能起到很多的积极作用,虽然美国会把事态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它自己的战略利益。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