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艾滋病防治成效显著 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刚刚过去的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此前发布的《2012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非洲地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成效显著。但业内人士指出,要想实现联合国提出的“零艾滋”愿望,非洲仍然任重道远。
该报告指出,2001年至2011年间,全球25个中低收入国家的艾滋病新增感染率减少了50%以上,其中多半国家来自非洲。同2001年相比,世界新增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下降了20%,而非洲地区则下降了25%。分析人士指出,这与不少非洲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艾滋病预防措施息息相关。比如自2005年以来,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包皮环切手术。有研究证明,该举措可以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60%。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曾经艾滋病病毒泛滥的国家,此类艾滋病预防知识开始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近年来,非洲地区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工作也成效显著。过去6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因患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降低了1/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说,非洲地区接受治疗的人数大大增加,这是治疗工作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必须记得,在10年前大家都说,非洲地区的穷人是不可能接受抗艾滋病治疗的。那时只有不到10万人在接受治疗,而今天,多达60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
在世界艾滋病日设立25年来,非洲国家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但《2012世界艾滋病日报告》同时指出,2011年,全球成年人中艾滋病感染者占总人口的0.778%,而在非洲,这一比例达到4.85%。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共有近2350万名艾滋病感染者,占世界感染者总数的69%,而非洲艾滋病感染者中,女性占到了58%。
西迪贝指出,非洲局部地区战乱持续、局势动荡,无数妇女身体受到侵犯,这使得她们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最大受害者。女性感染人数多,这对非洲国家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这些受到感染的妇女很容易将病毒传给下一代。西迪贝认为,要想最终实现联合国提出的“零艾滋”目标,必须关注非洲地区最为脆弱的女性群体。到2015年,新生一代将不再携带艾滋病病毒,这本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妇女成为战争工具,比如在刚果、马里北部,将使得这一目标无法实现。
南非是非洲艾滋病高发国家之一。自2009年祖马出任南非总统后,推出了一个5年防治艾滋病计划,普及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该计划使南非人的平均寿命由2009年的56.5岁,延长到2012年的60岁,提前实现了在2014年把预期寿命延长到58.5岁的目标。
不过,整个非洲大陆由于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巨大,且有许多陋习一时难以消除,防治艾滋病的形势总体上仍很严峻。(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