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2013年中俄关系或政热经不冷 面临新契机(2)
文化冲突:不可忽视的阻碍因素
到俄罗斯种地,似乎成了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热点。俄罗斯有着大片大片的撂荒土地,租金相对而言较便宜,每公顷土地1年的租金一般只有5-10美元;中国人吃苦耐劳,富有农业耕作经验,两者的结合似乎是再理想不过的选择。
然而事实却并非看上去的那样美。一方面,中国人赴俄种地遭到俄一些地方政府禁止。俄阿穆尔州行政当局决定,2013年不再给中国农民发放劳动配额,禁止中国农民在该州种植农作物。阿穆尔州官员说:“中国农民使用了俄罗斯法律所禁止的杀虫杀菌剂和有毒的化学药剂,他们的活动导致土壤肥沃土层的转移。此外,到处都发生中国人在农用地上弃置废物和垃圾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俄务农的中国农民的收益似乎也远低于预期。恰好记者的一个同学也在远东承包土地,雇佣中国农民前往耕种。他在远东出差期间,我们在电话中聊起他的情况。据他介绍,已经干了两年,付出无数辛苦,但是却没赚到多少钱。虽然俄土地便宜,但是人工、签证和劳务手续、材料、机械等各种费用却很贵,投入很大,最后成本核算下来,利润绝对说不上丰厚。
其实,在两国经贸和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时,中俄两种文明的碰撞也不时会引起某些令人不快的误解,甚至擦出火星。例如,俄地方政府指责中国农民“在农用地上弃置废物和垃圾”,很可能便是误解,有报道说这实际上是中国农民在使用粪便等农家肥。
此外,存在于俄民众和相当部分官员内心深处的对中国的疑虑,则以一种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形态实实在在地阻碍着中俄合作的深入发展。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地区与国际研究院几位学者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曾有中国商人希望在俄投资建设一个港口,将中国东北的农产品通过海运发往广东等地。这似乎对各方都是个好事:俄方一直渴求外来投资,中国商人则能节约不少运费和时间。但是俄方最后却拒绝了中国商人的投资意向,因为俄官方认为港口属于战略性领域,对于中国向俄战略领域的投资,俄尚怀有疑虑。俄学者也很感慨,俄远东发展战略离开中国显然是不可行的,然而对中国如果还抱有如此深的疑虑,合作怎能深入呢?(记者 孙长栋 陆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