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发外交五原则结束东盟行 被指突出军事色彩

2013年01月19日 07:37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日本首相安倍上任后的第一次外访出师不利。18日,由于阿尔及利亚发生日本人被绑架事件,安倍被迫缩短访问东盟三国的行程,提前回国。在他三国行的最后一站印尼,安倍匆忙发表包括日本愿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和航行自由在内的外交五原则。与此同时,日媒又爆出美军投入空中警戒机在钓鱼岛附近巡航、美日将合作掌握中国飞机在东海动态的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采取消极行动。日方这种突出军事色彩,制造紧张气氛的做法,同本地区各国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的潮流格格不入。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安倍18日与印尼总统苏西洛会谈后,两人召开了联合记者会。安倍表示,崛起的中国在经济方面毫无疑问是对日本有利的,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也是重要的。他还强调日本应强化和以东盟为首的近邻诸国之间的关系,我确信这就是日本的国家利益,也将促进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在记者会上,安倍还阐述了日本与东盟之间的外交五原则。第一,日本要与东盟国家共同创造并扩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权等普遍价值观。第二,由法律而非力量支配的自由、开放的海洋是公共财产,日本愿与东盟国家全力维护海洋权益和航行自由。欢迎美国重视亚洲的政策。第三,积极推进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投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并与东盟各国共同繁荣。第四,与东盟共同发展并维护亚洲多样的文化和传统。第五,进一步促进日本与东盟各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日本共同社评论说,五项原则旨在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强化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制约海洋活动日益频繁的中国。

  对于安倍这次访问东盟三国,日本《产经新闻》评论说,安倍此行的目的是把泰国当作东盟的桥头堡。这样做的背景是通过和美国一起对抗在东盟影响力增强的中国,争取在今后的东亚峰会等国际会议上处于有利地位。但该报也分析说,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各国不会轻易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

  英国路透社18日评论说,安倍在东南亚之行结束前,把手指向中国。他在印尼表示,困扰亚洲的一连串地区岛屿争端必须合法予以解决。不过,报道援引苏西洛的话说:任何问题,无论是在南海还是东亚或亚洲的其他地区,解决方式必须是和平的,要参照国际法并且不使用武力。

  在安倍提前结束东盟之行返回日本的同时,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结束对中国的友好访问,返回日本。不过,日本国内对鸠山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发表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的言论依然批评不断。继17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通过电视责骂鸠山卖国贼后,自民党广告本部长小池百合子也通过推特公开批评鸠山。她写道,就是(卖国贼)。鸽子应该在鸽子笼里呆着。不过记者注意到,与一些右翼媒体不同,日本《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都客观报道鸠山访问中国,没有过激言论。

  另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公明党代表山口表示,他将于22日前往北京访问,目前正在调整日程。他希望实现与中方高层进行会谈,就如何改善日中关系进行意见交换。

  此外,日本与美国17日在日本防卫省围绕现行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改问题举行了防卫及外务课长级别磋商。这是双方15年来首次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产经新闻》称,修正案主要强调了扩大日本自卫队在日美安保合作中的职责权利。日美双方在会上就东亚形势、修改任务进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探讨今后将进一步召开局长级会议。报道评论说,日美双方此次针对该方针进行再次修改,主要为了应对中国带来的新威胁。

  《产经新闻》18日则报道称,鉴于中国军方战斗机执拗追踪美军飞机,美国空军本周首次在东海投入了空中警戒管制机,此外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同类飞机也连日飞行,旨在加强日美联合警戒中国飞机的能力。报道称,由于在宫古岛上设置的雷达能力不足,因此不得不引入空中警戒管制机。日美将共享情报,更好地牵制中国。另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东京都18日决定把为购买钓鱼岛的捐款变成基金。该基金将在不违反捐赠者意愿的情况下,用于日本政府在岛上建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表示,中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立场坚定不移,同时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领土争端。中日就钓鱼岛问题保持着沟通,我们希望日方切实冷静对待,显示诚意,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磋商找到妥善解决和管控问题的方法。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