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朴槿惠完成组阁提名 新晋提名者过半为“近臣”

2013年02月19日 08:4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17日一口气提名11名部长级官员,从而完成新政府17个部门长官提名。其中,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和统一部长官人选受关注。

  专家上马主管对朝政策

  按照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声明,朴槿惠提名朝鲜事务资深专家、韩国朝鲜研究学会会长柳吉在为统一部长官,主管对朝政策。

  柳吉在54岁,1987年起研究朝鲜问题,现任职务包括韩鲜问题研究所教授。他在韩国知名智库远东研究所供职多年,这一机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朝鲜事务、韩朝关系、地区和平与安全。

  韩联社报道,柳吉在与先前获外交部长官提名的尹炳世是朴槿惠所推“信任政治”原则的设计师。朴槿惠主张推动“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呼吁韩朝双方加强交流和对话,以期建立互信以及缓和局势。

  朝鲜12日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将是柳吉在就任后面临的紧迫而棘手难题。

  柳吉在13日以学者身份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说,韩方需要告诉朝方核试验等活动对双方关系构成的恶劣后果,同时与国际社会合作劝说朝方放弃核武项目。他说,与对朝鲜施加更多制裁相对应,与朝方对话同样重要。

  提名者过半为“近臣”

  韩国官方智库机构开发研究院院长玄 锡17日获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提名,表明朴槿惠对经济事务的重视。

  玄 锡1973年起供职企划财政部,先后担任多个职位,1989年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者。他17日告诉媒体记者,就新政府两大首要事务,即推动经济增长和保障社会福利,他将寻求平衡政策。

  朴槿惠先前承诺把企划财政部长官提升至副总理级别,以期加强这一部门“经济控制塔”职能。韩国经济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和国内消费疲软双重拖累,去年经济增长率为2%,为三年来最低水平。

  在17日提名的11名部门长官中,6人是在各自领域经历丰富的官僚或学者。韩联社解读,这体现朴槿惠重视专业能力的人事任命原则。

  另外,11人中6人是朴槿惠“近臣”,先前为她提供政策建议。

  抢先公布人选遭质疑

  随着2月25日正式就任日期的临近,朴槿惠组阁努力有与时间赛跑的意味。

  由于先前人事遴选进程一再拖延以及朴槿惠改组内阁多个部门构架的计划迟迟没有得到国会首肯,不少人一度质疑候任总统能否按时完成组阁。

  朴槿惠改组方案包括新设主管科学和技术事务的部级单位以及把贸易谈判职能从“外交通商部”剥离,并入新设立的“产业通商资源部”。

  她17日在改组方案未获国会批准的情形下,“抢先”公布新设立部门的长官人选,触发争议。总统交接委委员长金容俊当天称这种做法“顺理成章”,呼吁反对党赞成政府改组方案,“以便新政府服务民众”。

  只是,反对党似乎不买账。“一些部门的设立还没有获得国会批准,(朴槿惠)便匆忙宣布长官提名,”主要反对党民主统合党发言人延宽锡(音译)说,“这明显是侵犯国会立法权。”

  民主统合党另一名发言人指责朴槿惠在政府事务上的“单边态度”,让党派之间的谈判“再蒙阴影”。

  本轮人事提名以前,朴槿惠8日和13日先后公布多个内阁职位提名人选,包括国务总理、外交部和国防部长官。所有提名人选需获得国会批准,国会预计在25日朴槿惠就职之后就内阁长官提名召开听证会。

  (耿学鹏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新闻

  现任总统李明博自比“最幸福劳工”

  据新华社电 韩国总统李明博18日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广播演说,回顾5年执政历程,自比“韩国最幸福的劳工”。

  李明博经由韩国广播公司第一频道广播台发表演说,称自己在总统任期内努力完成韩国从“政治时代”向“劳动时代”的转变,5年来作为国家与国民的劳工,竭尽心力。

  他特别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韩国在突发状况面前采取果断措施,以经济发展为重心,避免了遭受过大冲击。得益于全体民众的努力,韩国最终渡过这次金融灾难。

  李明博承诺,离任之后将依旧响应国家和社会需要,为自己热爱的国家尽一份力量。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