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美国因素促中俄深化能源合作 引全球关注
【俄罗斯政治评论网2月25日文章】题:俄罗斯—中国:有石油味儿的增长动力(作者米哈伊尔·阿加贾尼扬)
最近俄中关系日程丰富,习近平将访问莫斯科。这将是中国新领导人当选后首次外访。
中国领导人将对俄关系作为外交方针的优先方向。这种想法有其客观原因。北京越来越确信,美国及其亚洲盟友将遏制中国作为战略重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新挑战,同时老问题又日益尖锐化。对稳定资源供应的依赖、提升军力以适应地区现状的必要性和其他一些不容拖延的任务,迫使中国需在对俄关系中取得重要的支撑点。
其中一个支撑点已经在运作,但应当加强。由于俄拟增大对华石油供应,双方在燃料能源领域的合作近来令人感到十分乐观。
俄石油出口量去年出现下滑,同比减少1.8%,约为2.4亿吨。今年的出口额预计将保持稳定,增幅不大。在分析家中,认为俄石油领域已达极限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面向中国的出口在最近几周内吸引着更多关注。俄中双方正讨论扩大合作的方案。
本月,俄方接连提出了几个有关扩大对华石油出口及深化石油合作的建议。作为俄中石油关系的主要操作者,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对发展双边石油合作给予积极评估。
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的现状已不能令这两家公司满足。俄方建议今年将供应量增加。除此之外,俄石油公司高层不久前访华,建议中国参与伯朝拉海和巴伦支海大陆架油田的开发。
有关俄石油将年对华输油量增加1000万吨的未来计划也被拿出来讨论。该公司计划借助途经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来落实上述设想。该管道运力目前未被充分利用。
去年12月25日投入使用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二期工程为拓展俄中石油合作提供更多条件。
一系列地缘政治因素推动中国扩大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实际上,除俄方途径外,中国进口石油的其他渠道或多或少都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美国尚未将中国拉进“地缘政治包围圈”。但随着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地区局势的不断升级,上述可能性无法被排除。中国认为海上石油供应路线绝非坚不可摧。
俄中加强石油合作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路透社报道称,俄石油公司可能将对华输油量增加一倍,北京届时将成为俄石油的最大进口国。毋庸置疑,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石油的出口能力不能保证完全满足中国的需求。在考虑到俄石油开采能力目前已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上述结论更加不言自明。但一切都在发展,俄中已经开始共同开发新油田。
北京显然有意认真着手替换几条安全度不高的石油进口路线。2012年9月,俄罗斯自2004年以来首次在对华输油量上超过伊朗。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去年头七个月,中国进口的俄石油增长了37%(平均每天约50万桶)。而伊朗对华输油量在这段时间内下滑了22%(平均每天约43万桶)。
俄中关系处在一个有趣的发展阶段。美国将地缘政治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一事对俄中积极寻找深化合作的途径有不小的影响。扩大石油合作的态度和中国新领导人首次外访选择俄罗斯都是这方面的体现。莫斯科和北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唯一的不足在于双边关系发展潜力局限在能源利益上。作为亚欧大陆两大强国,俄中合作需要更多涉及能源之外新领域的大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