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可改革的体制成中国经济成功秘笈

2013年03月12日 1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12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文章称,中国两会历来备受关注,今年两会更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中国新一届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名单即将揭晓,还在于人们更期待中国政府制定出新一轮增长的政策。文章认为,可改革的体制成为中国经济成功的秘笈。

  2010年后,经济增速下滑让中国政府处境更加复杂。多数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途开始表现出悲观情绪。这些经济学家常常把日本被作为一个鲜明的参照,即在经历之前20多年超高速增长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在1973年出现了陡降,不仅从9%跌到了4%,而且随后40年内,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都没有超过3%。他们担心,今天中国正在重演日本当年的一幕。

  但文章认为,在悲观的逐项理由当中,多数讨论其实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日本在1973年经济出现“跳水”时已算是一个高收入国家,其人均收入按照购买力估计已经超过了美国的60%。把今天人均GDP只有美国20%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相提并论,并不符合经济学的“收敛论”。也就是说,这样的判断大大低估中国经济追赶前沿国家的潜力。

  此外,针对“糟糕的模式”或“糟糕的体制”将把中国经济拖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文章指出,动辄拿体制说事或把所有问题归因于体制,是一种典型的本土思维范式。

  文章称,今天中国经济,在经济体制上是由计划经济经市场化改革演变而来,其成功之处在于实现30年的高速增长;正因为如此,该体制在过去30年的发展阶段上必有独到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些优点可以一成不变。增长和发展会导致既有体制某些方面不能再适应新的增长阶段,不再能提供经济增长的支持,甚至反而可能成为增长的桎梏。

  文章指出,因此对经济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哪种体制是最佳的,而是其是否可能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而变化。脱离了经济发展的阶段,谈论最佳的体制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重要的。

  文章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一个可改革的体制至关重要。一个体制声称再优越,一旦不可改革,就不能为其长期的增长提供支持。可改革性比改革本身更重要,唯有体制的可改革性才能确保改革体制的成功。

  以日本为例,尽管日本曾取得了超常的经济奇迹,但由于其体制缺乏可改革性,最终还是陷入40年的超低速增长,难以扳回失去的国际竞争力。相反,韩国在遭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后还能成功站到国际技术的前沿,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韩国能成功推进体制改革的结果。有意思的是,韩国在“汉江奇迹”后演变出来的体制常常被西方经济学家诟病不已,但这个体制却是可改革的,在一些关键的阶段上,可改革的体制表现出了巨大的韧性和灵活的优势。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体制中那些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部分十分迫切。但即使国有部门的权势日益增长,中国看上去依然没有变得更像俄罗斯或墨西哥。相反,这些财富的增长极有可能增强中国政府掌控局面和推进改革的能力,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成功的秘笈。

  文章称,当下和未来20年,中国政府继续保持“中性”至关重要,在政治上要力图避免被利益集团绑架和俘获,换句话说,中国需要长期保持体制的可改革性,唯有如此,适应未来发展阶段升级的重大改革的成功方可期待。(张军)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