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制造业“回流”难撼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2013年04月06日 09: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代表美国硅谷最新技术的“谷歌眼镜”,将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谷歌公司将与台湾代工商鸿海精密(富士康在美国的母公司)合作,在美国制造这款运用了最新“可穿戴计算”技术的产品。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去年12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出于技术考虑,打算把设在中国的部分产品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国内”。在此之前,美国通用电气也宣布将部分生产线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美国制造业开始从海外“回流”了。

  市场因素促美国制造业“回流”

  今年2月,奥巴马在新任期发布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要将制造业放在核心地位,使美国成为新就业和制造业的磁极”。因此,一些美国企业近期的“回流”举动,被认为是响应了奥巴马政府“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的号召。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王孜弘认为,在推崇自由经济的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现象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市场因素使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接近市场,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几个主要动因。

  近十几年来,亚洲国家的人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这是不争的事实。以中国为例,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工人的薪酬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2005年到2010年,增幅高达每年19%。中国政府近期更是定下了到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目标。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工人工资却上涨缓慢。在美国制造业领域,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05年以来,工人的实际工资甚至下降了2.2%。另外,运输成本上升,页岩气开发后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内制造业所需能源的价格,这些因素都促使美国公司对成本控制作出新的考量。

  另一方面,虽然外包公司可使商品价格更便宜,但却不利于产品与技术的迅速更新。因此,一些公司想更接近客户,从而更快速地对客户需求变化做出反应。对于一些技术复杂的高科技产品,设计者与制造者的及时有效沟通,也十分重要。

  因此,从这些角度考虑,“谷歌眼镜”选择在谷歌硅谷总部附近进行制造,也是可以理解的。

  “回流”规模还只是“涓涓细流”

  一度被认为“制造业衰退”的美国,现在因“回流”而再度成为议论焦点。不过有专家认为,现在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规模,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涓涓细流”,今后是否会形成大规模“回流潮”,还有待时间验证。

  根据《经济学人》杂志引述的数据,目前“回流”美国的企业,大大小小加到一起也不到100家。目前看来,现在这些“回流”的企业,大多数只是将以美国为销售目的地的产品线带回来了,很多大型公司在国外的生产规模依然比“回流”部分大得多。

  王孜弘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制造业的此番“回流”,并不是简单的制造基地转移,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引领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奥巴马“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的目标能否成功实现,也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突破,并真正带动制造业发展。

  为此,美国已开始进行新的布局。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由15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的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以带动制造业创新和增长,提振美国经济,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制造”仍具独特优势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估计,在交通、计算机、合成金属和机械等领域,到202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到30%的商品将实现本土生产,可推动美国年度出口额增长200亿美元到550亿美元。这让人不免担心: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被撼动。

  有批评家认为,这种估计过于夸大。至少在目前,美国制造业的“回流”还是相当理性的。以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为例,虽然它宣布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开设新的挖掘机制造工厂,但它同时也宣布将扩展在中国的研发活动。

  也有分析认为,即便出现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现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业组件供应链,且相对于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无疑要优越得多。目前,有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再外包给东南亚国家,以节省人力成本。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也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比例只占28%,日本的这一数据则为83%。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相同发展阶段的日本。目前中国正在推进的自动化革命,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

  在市场接近性方面,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市场。因此也有分析认为,单就人力成本上涨这一因素而言,并不会促使更多的企业离开中国。

  不过,发达国家纷纷吹起“高新技术”的号角,中国也应该有所警觉。王孜弘认为,中国制造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自身的产业升级步伐,应是应对挑战的出路所在。

  本报北京4月5日电 实习生 陈婧

【编辑:孟湘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