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案、剧毒信案件接连发生 美国风声鹤唳
当地时间2013年4月17日,民众在波士顿爆炸案现场为死难者举行肃穆的哀悼活动。波士顿15日举办马拉松比赛期间发生爆炸事件,造成百余人伤亡,遇难者中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图为民众在哀悼中互相抚慰。李洋 摄
当地时间2013年4月17日 ,美国波士顿,调查人员在马拉松爆炸案案发地点附近的屋顶收集证据。调查人员称,他们已经通过爆炸案发生前的一段监控录像中确定了一位犯罪嫌疑人。
中新社华盛顿4月17日电 (记者 吴庆才)17日上午,一封寄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带有致命蓖麻毒素的信件被截获,前一天美国国会截获的一封寄给参议员罗杰·威克的“毒信”中也检测出了同种毒素。两封信的落款都写道:“我是KC,我批准这一信息。”
与此同时,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莱文、共和党籍参议员杰夫·弗雷克等多名议员的办公室也报告收到可疑信件。美国国会两个参议院的办公大楼也发现了可疑的包裹和信封,警方一度紧急撤离了其中一座大楼的人员。
这些有毒及可疑信件的出现,正逢美国全力追踪两天前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的嫌犯之际。该爆炸案致3人遇难,170多人受伤。连串的事件使华盛顿以及全美各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此情此景,不少美国媒体都自然而然地忆起12年前“9·11”恐怖袭击之后出现的炭疽攻击事件。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为期数周,有人相继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该事件导致5人罹难,22人被感染。直到2008年,炭疽攻击事件最主要的嫌犯艾文斯才被公布,但当该嫌犯得知自己即将被逮捕后便自杀身亡。此案因此成为悬案,至今尚未破案。
这次“毒信”事件与当年的炭疽攻击事件何其相似,特别是两者都出现在重大袭击之后。巧合的是,联邦调查局(FBI)对两起案件的判断也很相似,都认为没有证据显示与此前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有关。
还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两起事件的嫌犯都在信中留了言。炭疽攻击事件的嫌犯在寄给媒体和议员的信中写下了“美国该死”、“以色列该死”、“真主至上”等字眼。而今次寄奥巴马和威克的信中则写着同一段话:“看到错误而不去揭露它,就是在不断成为这个错误的沉默同伙。”
不同的是,炭疽攻击事件嫌犯的留言大致能捕捉出他的动机、信仰等蛛丝马迹,而今次“毒信”事件的嫌犯留言则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他所说的“错误”为何,无人能凭空猜测。
在波士顿爆炸案闹得人心惶惶之际,“毒信”事件更增加了几分紧张气氛。在各种信息满天飞之际,美国媒体也集体摆了一次“大乌龙”,当天下午早些时候美联社、CNN等诸多美国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波士顿爆炸案嫌犯已被逮捕。然而,过了不久,FBI便否认了这一消息。
在官方调查迟迟未见水落石出之际,美国媒体及民众挖出更多的历史巧合,包括诸多重大伤亡均发生在四月。如1993年4月19日导致80余人死亡的围剿大卫邪教引发的得克萨斯州韦科惨案;1995年4月19日造成168人遇难、逾800人受伤的俄克拉荷马州爆炸案;1999年4月20日导致13名师生罹难和24人受伤的科伦拜校园事件以及2007年4月16日导致33亡23伤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等。
在一天的慌乱之后,美国司法部17日晚些时候的一纸声明终于让人稍感安心,涉嫌给奥巴马和威克等人寄“毒信”的一名嫌犯当天下午在密西西比州的住所中被逮捕。该名嫌犯名为保罗·凯文·柯蒂斯(Paul Kevin Curtis),其中间名与姓的首个字母恰好就是“毒信”上落款的“KC”二字。
然而,对于诸多美国人而言,今晚恐怕仍难“高枕无忧”,因为他们还在等待调查波士顿爆炸案的执法人员揭开伤害他们亲人与同胞的凶手的真面目。(完)
专题:美国波士顿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