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国前驻华大使畅谈眼中中国梦 称具有世界意义

2013年04月28日 12: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中国梦凝聚起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动力,中国梦点亮中华民族振兴的夙愿与期盼,中国梦的实现也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近日,巴基斯坦、智利、埃及、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的前驻华大使在接受新华社驻外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梦。

  中国梦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愿景,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梦可以把中国带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智利前驻华大使雷耶斯:中国梦概念的出现是一个适时的建议,给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这个概念涉及三个具体的行动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富裕和强大的国家充满活力和幸福的人民。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哈茂德: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人均收入都要翻番,这意味着百姓共享繁荣。中国领导人带领国家在各个方面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将会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埃及前驻华大使阿拉姆:中国人民有伟大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个伟大的国家必定有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中国梦。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经济腾飞,中国梦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

  波兰前驻华大使齐奂武:中国政府提出的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国强民富,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世界对中国梦有着怎样的期待?

  雷耶斯:经济和大自然之间、发展和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关系,达到这一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中国战略目标提出的幸福感所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国家、社会和市场关系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马吉德:在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于环境、食品安全等经济以外的方面感到担忧,他们希望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交通状况。中国政府也注意到了发展水平不平衡、收入差异等问题。事实上,中国现在有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外汇储备以及资源,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齐奂武:中国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出现的社会不良现象,重视老百姓的满意度。尤其在腐败问题上,中国政府出台了具体反腐败措施,说明新一届政府解决腐败的决心。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阿拉姆:中国发展和谐社会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好的榜样,其他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经验。

  中国梦有着怎样的世界意义?

  肯尼亚前驻华大使松库利: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国梦的实现,将继续推动非中关系良好发展,肯尼亚也将受惠于与中国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肯尼亚人民同样为自己的梦想——“2030远景规划”在奋斗。肯尼亚希望与中国有更多经济上的互动和发展,以实现双方人民的梦想。

  阿盟前驻华大使萨基特:中国人一直有伟大的梦想。从古代的活字印刷术、造纸术以及火药等的发明,到现代中国向世界提供的科技成果和创意,都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中国梦实现国家稳定、和平,并为人民谋求幸福,同时中国也会积极促进全球和平。

  雷耶斯:中国梦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未来有直接的影响。这个计划如果离开了这个星球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是无法实现的。中国梦唤起人民的巨大热情,这种热情因为中国人民的自身努力而显得真实。

  马哈茂德:中国避免冲突,寻找创造互利的机遇。中国努力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希望通过和平、发展与合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构建和谐社会。

  齐奂武: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麦康年:目前大部分新西兰人对中国和亚洲持积极的态度,都认识到新西兰的前途和未来发展离不开中国和亚洲。(执笔记者:王逸君、陈波;采访记者:韩梅、贾瀚龙、林昊、胡光耀、宋晨、陈莹莹、冷彤、李姝莛、田晓航、黄兴伟)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