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升级”:中国需更深入了解北极
15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特别观察员国”到“正式观察员国”的“身份升级”,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今后在北极事务中是否拥有更大话语权?专家认为,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是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同时中国需要对北极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参与北极事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对北极理事会接受中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的决定表示赞赏和欢迎。中国一贯支持理事会的宗旨和目标,承认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在理事会的主导作用,尊重北极地区土著人和其他居民的价值观、利益、文化和传统。
参与北极治理有了平台
上海政法学院海权战略与国防政策研究所赵雅丹对记者肯定了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的积极意义,“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一方面,中国可以有效参与北极的环境保护、科学考察、航道和资源开发,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的好机会。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要参与维护全球公共利益,避免北极军事化。”在具体的权利义务层面,赵雅丹指出,中国先前已获得特别观察员国身份,但必须获得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邀请才能参会;正式观察员国虽没有在理事会的表决权,但自动享有参与理事会的权利,同时拥有发言权,项目提议权,还可以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工作组。
对于这种“身份升级”,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兴认为,必须看到伴随权利而来的还有义务。他指出,上一届北极理事会部长会议发表的《努克宣言》,实际上对观察员国提出了很高的要价,即所谓的“三个必须承认”——观察员国必须承认北极国家在北极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但另一方面,“虽然观察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平衡,如在北极理事会部长会议上没有投票权、甚至发言权都要申请批准,但毕竟向体制内参与北极事务迈出了一大步。”王传兴说。
理性考虑中国利益目标
赵雅丹认为,除了积极的方面,中国需要深入了解北极带来的挑战。若北极航线开通,中国的战略地位反倒可能降低。比如,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本来在南海、东海与中国重合,北极航线一旦开通,日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中国的威慑。与此同时,中国北上反倒受到日本牵制,战略地位逆转。同时,北极航道开通,还提升了俄罗斯的战略地位,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也捏在了俄罗斯手中。因此,有了航线或资源开发的场所,还必须考虑中国是否同时有保护南北航线的能力,保护诸多海外利益的能力。“北极问题越热,我们越要理性考虑中国的利益目标和保障利益的能力。中国在北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尽量避免对中国不利的观点成为国内外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赵雅丹说。
对于通过北极理事会参与北极事务,王传兴指出,未来中国的博弈焦点,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寻求权利义务之间的更加平衡。随着中国等成为北极理事会新的正式观察员国,北极理事会的合法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与北极理事会之间并不是中国对北极理事会的单向需求。换言之,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中国应该寻求在北极事务中权利与义务的更加平衡。
第二,推动北极理事会的更加开放。对北极事务的参与,绝不仅仅意味着在那里获取各种安全利益,而需要同时应对北极安全挑战所带来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消极影响。因此,作为最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制度,北极理事会有责任承担它的使命——对北极进行治理。这就需要超越区域利益的全球性参与思维,而北极理事会的更加民主化,是北极治理得以取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多边协调与双边合作并举。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并不意味着中国与北极国家开展双边合作重要性的下降。相反,无论是出于中国自身安全利益还是北极治理的需要,中国与北极相关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记者 吴宇桢 陈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