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76岁 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15日在日内瓦发布《201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医疗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人类预期寿命、死亡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达到了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
经济增长生活改善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是世卫组织的重要年度报告之一,汇集了世卫组织所有成员的最新卫生统计数据,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其中,人均寿命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数据。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日本、瑞士、圣马力诺三国人均寿命最高,为83岁;其次为澳大利亚、冰岛、芬兰、以色列、新加坡等国,为82岁。非洲的布隆迪、喀麦隆、中非、莱索托等国,人均寿命则只有50岁左右。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为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世卫组织协调员科林·马瑟斯说:“中国的情况是,在过去20年中,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得到很大提高,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中国人的预期寿命甚至高于欧洲一些国家。”
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为80岁,中高收入国家为74岁。所以,中国的人均寿命应排在中高收入国家之上。如果按性别划分,中国女性平均寿命是77岁,男性是74岁。
卫生服务水平居中
另外,报告还对各国的卫生服务系统进行了总体评估。其所依据的数据包括每一万人所拥有的医生、护士、医院及病床的数量等等。从这项统计来看,摩纳哥在各项指标中都位居最高,古巴的总体卫生服务情况也高于欧洲许多国家。中国每万人拥有医生14.6个,病床39张,居于中间水平。
今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改善不发达国家的卫生状况给予了特别关注。
各国差距正在缩小
报告显示,过去20年中,不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与发达国家间的整体差距正在缩小。
过去20年中,尼日利亚人均寿命延长了7岁,赞比亚则延长了10岁。尽管如此,不发达地区的总体卫生状况在全球仍然处于最低水平。
世卫组织强调,2015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卫生健康也是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呼吁各方继续共同努力,改善全人类的健康。(刘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