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中印互补性决定双方合作巨大潜力
“你看过哪些印度电影?”年轻人的答案可能是《三傻》,上了岁数的人可能还会加上《流浪者》和《大篷车》。再要列出其他就困难了。
这种状况很奇怪: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印度电影业发达,有一个堪比“好莱坞”的“宝莱坞”,印度也是中国的近邻。但事实就是如此,印度影视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远不如日韩等中国的其他近邻。
这种现象还存在于其他领域,如旅游。中韩、中日间的旅游人数多年前就以百万计了,中印之间至今仍停留在几十万的水平。而中印两国人口之和占世界总人口近40%。
事实说明中印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合作与交流不足的问题,这也为双方今后的合作留下更广阔的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印度的成功访问,为挖掘这些潜力带来了曙光和希望。从中印两国媒体近日报道内容看,两国舆论都积极评价此次访问的成果,并对两国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
中印联合声明内容绝大多数涉及两国在社会、文化和经贸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努力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将2014年定为“友好交流年”等。
李克强在访问期间的演讲中说,此次访问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启动了两个快速发展的邻邦全面合作的新议程;明确了两个潜力最大市场对接互补的新途径;探索了两个新兴经济体互联互通的新方式;拓展了两个古老民族人文交流的新领域;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
这些成果与共识描绘了一幅中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妙图景。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欧洲经济衰退、美国复苏缓慢的情况下,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经济体的合作无疑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福音,两国人民、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应对此充满期待。
就像中印两国虽山水相连,却处于不同的气候带一样,双方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巨大的合作潜力,就蕴藏在这些互补性中。
国家发改委经济学家张燕生说,中印两国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制造业发达,印度则擅长外包服务,这为双方合作留下了空间。
201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665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出口中国的产品主要是棉花和矿产,而中国则主要输出工业设备等制成品。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刘小雪认为,制造业落后与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印度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恰恰可以在这些方面起到建设性作用。“就这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来说,双边投资增速远远不够。”她说。
她认为,随着中国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正在寻求提升制造业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印度恰好成为一个理想的产业转移目的地。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所说:“中印作为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邻国,是天然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只要双方照此思路展开合作,“培育亚洲合作新亮点,打造世界经济新引擎”的预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记者徐兴堂 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