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经济学”关键支柱动摇 人为干预破坏市场

2013年05月27日 19:4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众所周知,“安倍经济学”的支柱是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主导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但是,27日公布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央行内部有人指出,黑田的新政存在重大逻辑矛盾。而近期日本债市、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似乎也正在显示出“安倍经济学”的这一关键支柱正在动摇。

  黑田在4月4日上任后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了“超常规”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三个二”目标,即两年内达成2%通胀目标,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翻倍,央行购入的国债余额翻倍。

  黑田的货币政策对于“安倍经济学”的基本支撑路线是:一,通过央行基础货币“放水”制造通胀预期;二,通过囤购国债压低市场利率,一方面将市场资金从债市挤压到股市,另一方面减轻日本政府公债利息负担;三,通过上述渠道制造一定资产泡沫红利,促使民间投资和消费心理改善,形成资产“泡沫”实体化的良性循环。

  但是,当天公布的4月26日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有多名审议委员指出,黑田货币政策的最大内在矛盾,即通过购入国债人为压低市场利率的做法与尽早实现2%的通胀目标明显自相矛盾。

  也就是说,在达成2%通胀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按照“安倍经济学”的设想,日本实体经济好转,日本名义经济增长率上升,作为市场利率准星的长期国债收益率自然也将水涨船高。但同时如果央行持续大规模购入国债,理论上国债收益率应该不涨反跌。

  “黑田新政”出台一个多月来,日本国债市场剧烈动荡,国债收益率上蹿下跳,恰恰反映出市场在这一逻辑矛盾前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可以说肇事者就是日本央行本身,因为在其异乎寻常的人为干预下,市场的国债价格形成机制和投资者基于市场原理的买卖预期遭到破坏。

  也有经济学家指出,这一矛盾背后隐藏着“安倍经济学”和“黑田新政”的另一意图——即通过货币贬值,逐渐减轻日本庞大的公债压力。但正如BNP巴黎证券(日本)经济调查部长河野龙太郎指出的那样,在提出通胀目标同时,日本央行人为压低市场利率,将损害银行储户、保险用户、养老金群体的利益,因为这些群体的资产实际将处于负利率状态。

  会议纪要中另一项引起市场关注的内容是,数名审议委员对“安倍经济学”核心中的核心内容——两年内达成2%通胀目标提出了质疑,认为难以达成,建议将“两年”修正为“中长期”。

  从日本近20年的通缩历史看,实现2%通胀目标确非易事。过去20年间,日本年均物价涨幅只有0.2%。当前,新兴经济体出现减速势头,欧洲经济依旧萎靡,美国页岩气革命方兴未艾,使得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趋平,这意味着即使日元大幅贬值,进口通胀对日本物价推动作用也较为有限。

  那么,如果日本央行不从2%的通胀目标退缩,“黑田新政”是否将长期化?可是,与美元相比,消化日元的“池子”毕竟容量有限,长此以往,日元信用将越来越受到市场质疑。一旦市场信心到达某个临界点,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日本国债的话,日本经济和金融或许会迎来灭顶之灾。

  在“安倍经济学”的上述逻辑缺陷消解前,恐怕市场将持续处于阴晴不定的状态。(记者冯武勇)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