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报告点评全球反恐形势 国内频遭毒信事件威胁

2013年05月31日 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遭“恐吓信”威胁政要:奥巴马曾收“致命毒信”  来源:辽宁卫视

  中新网5月31日电 综合报道,美国国务院5月30日发布了全球2012年反恐形势报告,谈及国际反恐形势更趋复杂,并对地区局势与相关国家进行点评与指责。然而就在美国大谈特谈国际反恐问题的同时,美国国内近来频频遭遇“毒信”事件,收信人的姓名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本人,到纽约市长、国会议员,涵盖一众政要高官。

  美国大谈全球反恐形势 担忧中东形势动荡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30日在全球2012年反恐形势报告逐一分析了重点国家的反恐工作,提出了全球和地区反恐战略评估,并专门介绍了恐怖分子藏匿点,外国恐怖主义组织以及恐怖主义赞助国等情况。

  该报告说,2012年全球最值得注意的反恐形势包括:伊朗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程度“显著上升”,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恐怖活动异常活跃,为1990 年代以来所罕见。在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核心“继续被削弱”,其附属团体活动更趋独立。中东和北非的动荡形势,使国际反恐形势更趋复杂。

  该报告说,全球恐怖威胁的地理分布呈逐步分散状态。2012年85个国家发生恐怖袭击,不过,一半以上恐怖袭击分布在巴基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三个国家。

  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指出,战胜恐怖主义网络需要国际合作,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抵御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能力。

  美国国内频现“毒信” 威胁再次靠近奥巴马

  美国特工处发言人埃德温•多诺万5月30日说,白宫邮件分拣处当天截获一封含有蓖麻毒素的信件,除了篦麻毒素外,这封信的内容与写给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的毒信雷同,包括类似的威胁语句。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调查。

  美国纽约市警察局29日称,截获了两封寄给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恐吓信,初步检测显示信件含有蓖麻毒素。布隆伯格并没接触到这些有毒信件。一名协助处理问题信函的紧急部门人员出现了蓖麻感染症状并被送去治疗。

  纽约警察局发言人保罗•布朗在一份声明中说,匿名信件包含对市长布隆伯格威胁,并对布隆伯格支持枪支管制的立场表示不满。布隆伯格一直大力提倡控枪,尤其在去年12月美国康州小学枪击惨案后,更是斥资1000多万美元在美国多个州投放控枪广告,大力呼吁采取更严格的枪支管控措施。

  而在4月16日,美国国会领导人证实,一封寄给美国密西西比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杰•威克的信被截获,这封信也被检测携带致命性的蓖麻毒素。

  随后一天的17日,负责保卫总统安全的美国特工处发言人埃德•多诺万也透露,该处截获的一封寄给总统奥巴马的信件含有“可疑物质”,后经检测,“可疑物质”系蓖麻毒素。

  5月29日,一名涉嫌4月份向罗杰•威克与奥巴马寄送有毒信函的男子詹姆斯•埃弗里特•杜奇克首次出庭,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无期徒刑。

  杜奇克否认自己与案件有关,他声称对蓖麻毒素对这种物质一无所知。此前,美国曾逮捕被认为是毒信事件嫌犯的密西西比州男子柯蒂斯,但由于没有找到他与事件有关的任何证据,只得将其无罪释放,并撤销控诉。

  据悉,蓖麻毒素是一种只要极小的剂量就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如果吸入或吞服,致死剂量仅为1毫克,而如果进行注射的话,仅仅500微克此物质就能杀死一位成年人。

  继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发生爆炸案致3人死亡后,近一个多月来,美国国内政要频频遭遇“毒信”事件,这不得不让人再次让人联想到9•11事件后的炭疽袭击事件。

  而就在此时,美国却发布报告点评全球2012年反恐形势,大谈特谈地区反恐局势并对他国反恐工作进行点评与指责。或许“毒信”事件的频发应该促使美国反省自己的反恐工作,思考如何更好促进世界与地区和平。

  恶性事件频发打击民众信心 给美反恐工作敲响警钟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曾一度陷入恐怖主义阴影之中。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国内反恐措施,力求用行动重建民众对国家安全的信心。分析称,然而时隔12年之后再次发生此类恐怖袭击事件,无疑是对民众正在复原的脆弱心理进行再一次沉重打击。近一个多月来的毒信件的出现,也不禁让人想起“9•11”事件后的炭疽热威胁。

  2001年10月2日,美国一家媒体公司的编辑罗伯特•斯蒂芬斯被确诊感染了炭疽热病菌,当月5日死亡。这是美国自1976年以来的第一例炭疽热病菌感染者死亡事件。随后美国多家媒体员工疑因接触带有炭疽病毒的邮件而感染炭疽病毒。

  关于炭疽袭击的幕后凶手问题,当时的布什政府表示司法部门仍然不知道这一新的袭击是发动“9.11”袭击的恐怖分子还是其他国际国内的恐怖分子所为。布什还警告说,利用邮件制造炭疽恐慌恶作剧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目前,虽然没有确定邮寄给奥巴马与美国议员的“毒信”是否是曾经“炭疽袭击事件”的继续,但“毒信”事件的确再次给美国的反恐工作敲响警钟。(完)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