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习奥会”后或将建立更多新对话机制
“过去10多年里,中美一直在寻找彼此关系的定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认为,“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积极、全面、合作’、‘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到现在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些表述的变化表明,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始终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另一方面,双方都已认识到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和矛盾,中美合作之利压倒冲突之弊,因而持续努力探索双边关系稳定与发展之道。”
习奥会成为8日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的“三问”——“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就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中美关系40多年来“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国内学者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正是中美关系发展至今水到渠成。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认为,“新型大国关系”来源于实践,也将体现于实践,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就是中美成功合作的典范,可作参考。
同时,学者们也指出,中国还需要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做出更多政策表述,定义并充实其内涵,并努力凝聚中美各界的共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东晓说,中美在战略竞争下进行合作,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双方需要更加了解对方战略意图、利益偏好、愿景和底线,对于对方的中长期发展有稳定预期,“并且在政府、产业界和公众当中构建‘共同知识团体’。”
习近平已经在讲话中表示,期待“同奥巴马总统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沟通,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全面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邵育群表示,此次“习奥会”预计将为即将举行的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铺垫,“希望两国领导人的意愿能促成更多议题的进展。”一些学者期待中美能在管控危机方面有更佳合作。
就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互动而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刘阿明认为,中美在“习奥会”后或将建立更多新对话机制,在多层次建构关系和进行博弈,“从远景来看,中国需要以长期性眼光规划亚太战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亚太,和美国共同进行地区秩序和规划建设。”(记者 陈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