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慰安妇谬论本家是安倍 顽固坚持错误立场
【日本《东京新闻》6月4日文章】题:“慰安妇”言论的本家是首相 安倍和桥下都对美国低三下四(作者小仓贞俊佐藤圭)
大阪市市长桥下彻因在慰安妇问题上的一系列发言而惹祸上身。为了避免祸及自身,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6月1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安倍政府不赞同在野党党首(桥下彻)的发言和历史认识”。然而,围绕“侵略”和“慰安妇”问题上的认识,安倍晋三首相和桥下彻之间有很大差别吗?
歪曲历史始于安倍
在这次事件之前,安倍和桥下的关系一直不错。去年9月安倍竞选自民党总裁时,通过彰显与现由桥下彻任共同代表的“维新会”之间的关系而提高了影响力。之后,安倍也曾与同样主张修宪的桥下多次接触。
但现在桥下毫不掩饰对安倍和自民党的不满,他说:“‘《日韩基本条约》已在法律上解决(慰安妇问题)’的说法更是对前慰安妇的伤害,在历史问题上暖昧不清是最大的问题。”
确实,桥下的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本来在慰安妇问题上造成国内外骚动的正是自民党,其中心人物就是安倍。
安倍在2月对修改1993年的“河野洋平官房长官谈话”表现出积极姿态。“河野谈话”承认日军直接参与(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设置慰安所及强征当地妇女充当慰安妇,并对此表示道歉和反省。安倍又在4月表示“不会完全继承1995年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村山谈话”承认日本在战争中给亚洲人民造成了伤害和痛苦。
我们在探讨安倍的政治活动时无法忽略历史认识问题。
安倍的政坛首秀是围绕“战后五十年决议”的攻防战。1995年决议案通过之际,安倍与50多名自民党议员缺席众议院全体大会。当时,第一次当选众议员的安倍担任反对派议员联盟的代理事务局长。
1997年,安倍等人成立“思考日本前途和历史教育问题议员联盟会”并就任事务局长。该会对教科书上有关随军慰安妇的记述和河野谈话的内容进行了攻击。
安倍等人曾要求日本广播协会(NHK)一期有关审判随军慰安妇问题的民众法庭节目进行改动,一度引起关注。2001年节目播出之前,NHK一位负责人与时任官房副长官的安倍进行了面谈。《朝日新闻》
2005年报道称,安倍等人对NHK的负责人施加了压力。安倍等人反驳称“纯属捏造”。
顽固坚持错误立场
安倍就任首相后也没有改变重视历史认识问题的姿态。安倍在2006年第一次组阁之初曾表示考虑继承“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但到了2007年3月,安倍在强征慰安妇问题上又拿出一贯主张,称“没有证据证明强制性”。之后不久在内阁会议上通过的一份政府答辩书确认了这一观点。
“桥下发挥着隐藏安倍本质的作用。在性奴隶问题上敷衍搪塞,不向前慰安妇谢罪,但对美国低三下四,这一点上两人也惊人地相似。”著有《“绑架”异论》等书的评论家太田昌国上月底在东京都发表演讲时说道。
桥下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发言是以安倍的言行为基础的。桥下提出“没有(强征)证据”的根据正是之前提到的政府答辩书。
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一直饱受谴责。一是因为违反妇女本人意愿而将她们“强行征走”,二是因为强迫妇女在慰安所提供性服务即“强制使役”。在国际上,是不是强行征走并不是决定性问题,仅凭“(被)强制使役”一点就可以判定为“性奴隶”。
第一次当上首相之际,安倍有关“没有证据证明强制性”的发言引起了美国的愤怒。安倍慌忙访美并向小布什总统等人表示对前慰安妇谢罪,但从未直接向前慰安妇谢罪。结果,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让日本首相正式谢罪的决议。这是安倍当时辞职的原因之一。
太田指出:“日本一方面严厉追究朝鲜绑架日本人的‘国家罪行’,另一方面对日军侵害人权的罪行轻描淡写,这让美国也难以理解。”
背后藏有政治目的
安倍和桥下相似之处还在于,一旦被问责,就把问题完全抛给历史学者。桥下曾表示,慰安妇等问题是历史学家该讨论的问题。安倍在国会上辩论时也曾就“河野谈话”表示,历史事实应由学者探讨。
NHK节目被迫更改之际任节目制片人的永田浩三(武藏大学媒体社会学教授)也表示:“可以说,安倍和桥下的历史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据称,安倍等人当时跟NHK负责人表示:“并不是只有日本人干过这种事情,而且也没有书面证据,不存在强制性。”这种论调与现在桥下的主张如出一辙。
永田教授指出:“(安倍和桥下)相同的主张是‘每个国家都做过这种事情,只有日本受谴责,这也太奇怪了’。但每个国家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承认自己的错误。德国不会说‘从不存在纳粹屠杀犹太人一事’。”
作家保阪正康指出:“(安倍和桥下的主张)两者性质相同。把历史认识问题当做政治工具,说出原本定好的结论。他们完全无视‘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等历代内阁认真作出历史解释的成果。”
保阪还警告称,安倍和桥下在历史解释上的相通之处与他们描绘的国家未来形象互为表里关系。
“新国家主义正在抬头。如‘国民总背番号制’(指国民每个人都有一个像运动员那样的后背番号的制度)是国家对每个国民从教育到生活进行管理的体系。战后以来积累的历史解释可能成为实现这个体系的障碍。”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